“呀,这个专家我认识。”在昆区友谊1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简介上看到“马亚琴”这个名字,程素梅喜出望外,开诊时间半个小时前就来排上了队。
马亚琴是包头名中医,我市三甲医院内蒙古包钢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程素梅是友谊19#街坊居民。程素梅认识马亚琴是在5年前。那时她为了帮女儿带孩子从包头前往江苏省淮安市常住,后因患带状疱疹未愈回到包头求医,马亚琴用针灸为她祛除了一身病痛,让她念念不忘。
记者见到程素梅的时候,她已经在内蒙古包钢医院住院三天了。这次她因为腰背疼痛无法长时间直立来到友谊1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好碰到每周一在这里出诊的马亚琴,经诊断需要入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便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内蒙古包钢医院搭建的绿色通道,上转至医院中医科。目前程素梅病情已大有好转,能够轻松直起腰来了。
程素梅走的这条绿色通道,可以越过医院挂号环节,直接进入住院手续办理环节,为她缩短就诊时间。在医院治疗完毕如果还需要康复治疗,她依然可以通过这条绿色通道下转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能在家门口接受后续治疗,又能享受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
程素梅知道马亚琴在社区出诊对她们这些患者来说是“大大的好事”,却不知道这是内蒙古包钢医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任务之一。
2023年,我市入选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同年年底,市卫生健康委在包头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宣布,加快推进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迫切需求。这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分别由市中心医院、包医一附院、内蒙古包钢医院、包医二附院、包头市第四医院联合辖区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组建而成。
事实上,城市医疗集团并非新鲜事物。2023年之前数年,为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格局,市中心医院、包医一附院、内蒙古包钢医院、包医二附院等医院以城市医疗集团或者医联体的方式,开展了相关工作。
2023年接过市卫健委颁发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的牌匾后,各试点牵头医院按照市卫健委关于“紧密型”新要求,对医疗集团建设工作进行了再定位再部署再优化,通过积极推动医疗管理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和信息管理一体化,为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探路。
“其实我们2017年就成立医疗集团了。”内蒙古包钢医院医务部负责人张满峰告诉记者,多年前,内蒙古包钢医院就联合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成立了医疗集团。成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后,医院将医疗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优化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包钢厂区门诊部,社区服务人口达到了近20万人。
为了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加快向“紧密型”转变,内蒙古包钢医院制定了《内蒙古包钢医院医疗集团工作方案》《内蒙古包钢医院医疗集团医师出诊管理办法》《内蒙古包钢医院医疗集团绩效考核方案(试行)》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选派专家团队定期在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坐诊及开展相关手术,按照需求为成员单位医护人员提供“定制化”培训,通过设立区域检验中心为各成员单位提供统一化检验服务,通过远程会诊中心为各成员单位开展远程会诊,与各成员单位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并通过推进医疗集团内部药品、器械集中带量、带预算统一招标采购,降低了各成员单位的医疗成本。目前医院20%的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向各成员单位开放,今年前三个月,各专家团队为各成员单位出门诊6017人次,开展会诊55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56人次。
作为打造医疗高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内蒙古包钢医院,其他牵头医院也在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方面动作频频——
市中心医院委派医务科、财务科、人事科等科室的5位同志前往该医疗集团新晋成员东河区医院全面对接,推动医疗集团内部人、财、物的高度统一。
包医一附院昆都仑区医院新院区开诊运营以来,很多来这里就诊的患者对就诊环境、就诊质量和就诊便捷性都竖起了大拇指。
包医二附院医疗集团二○二院区揭牌成立,消化病科和中医科等优势特色学科下沉到了基层医院。
包头市第四医院与包头市眼科医院开设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VIP门诊,院长边红霞为经由包头市眼科医院门诊收入院的患者操刀手术。
随着我市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的持续发力,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正在源源不断地向群众家门口集聚,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当然,试点不是“终点”,试点要想成为“示范”还须久久为功。针对如何通过先行先试为推动全局工作提供有效方案,内蒙古包钢医院党委书记张凤珍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张凤珍告诉记者,下一步,内蒙古包钢医院将充分发挥央企办医的优势,依托三甲医院支撑,健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工作制度和管理构架,推动双向转诊平台向所有成员单位延伸,利用信息化水平提供多种预约诊疗服务方式,开展联合护理门诊和MDT门诊,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等服务,探索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包头经验”,打通百姓就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群众身边、满足群众需求,真正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
(记者:贾慧珍;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