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开通在即,抢先体验!深中通道带来哪些新机遇?

图为深中通道示意图。广东省交通集团供图

6月16日,横跨深圳、中山两地的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画上“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中的关键一横,开启了珠江口“黄金内湾”的闭环连接。

这条通道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这意味着,深圳与中山的车程,将从现在的2小时缩减为30分钟以内。

建设极具挑战性,蕴含着一系列“科技密码”

“深中通道是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先平告诉记者,无论是跨海大桥,还是海底隧道、水下互通等设施建设,都极具挑战性,蕴含着一系列“科技密码”。

其中,主跨1666米的深中大桥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图为深中大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超大跨径、超高桥面,又处在珠江口台风频发区,常年面临6级以上大风,如何保障大桥的稳定性和抗风性能,考验着建设者的水平。”周先平表示。

据他介绍,为了让大桥结构抗风性更强,建设者们研发了全新的气动控制技术,将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能抵御17级台风。

此外,深中通道建成了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隧道。西人工岛采用国际竞赛设计的优胜菱形(风筝形)方案结构,采用大直径钢圆筒(28m)围堰快速成岛,外围使用抛石斜坡堤护岸。东人工岛包含世界首座水下互通立交、海域深大基坑等极难度超高的工程。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深中通道历经7年前期筹备,又经过了7年艰苦卓绝的建设,总投资额达到400多亿元,可见技术难度之大、建设成本之高。

下这么大的功夫,在珠江三角洲伶仃洋海域建一条跨海通道,有必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

深中通道这条“大动脉”,打破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壁垒。但它不仅仅是连通深圳、中山两座城市这么简单。它的横空出世,更是瞄准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发展呈现出“东强西弱”态势,且差距进一步拉大。但东西两岸城市的优势资源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如果能将这些资源进行良好对接利用,必将推动城市之间携手并进,实现多方共赢。

图为连接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西人工岛。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然而,长期以来,呈倒“v”字型的海岸,将珠江口城市群分隔在海的两端。人员往来、货物运输,都需要“绕弯”,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

先看已有的交通基础。

早在1997年,虎门大桥建成通车,这座跨海大桥连接了东莞市虎门镇与广州市南沙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提速,虎门大桥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2019年4月,有着虎门二桥之称的南沙大桥通车,为珠江口两岸交流增加了一条新通道。

可无论是南沙大桥,还是虎门大桥,其位置都更加偏向北面。对于地处南面的深圳、中山而言,互联互通仍然只能走“弯路”。碰上节假日堵车,从深圳往返中山的两小时车程,还有可能变为三四个小时乃至五六个小时,降低了人们出行和货物流动的效率,也直接影响着企业乃至行业发展。

再来看看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的产业发展需求。

地处东岸的深圳市科研实力强、高科技产业基础好,但面临着城市空间有限、地价高昂的现实情况。许多企业在增资扩产时,需要就近寻找交通便利、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地处西岸的中山、珠海、江门等地,土地资源相对充裕,也有着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但产业发展受制于创新资源不足、发展后劲不够等因素,迫切需要承接东岸产业转移。

修建一条无缝衔接的“直达”通道,让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抱团”,组建更加紧密的“朋友圈”,才是真正“解渴”的硬道理。

图为航拍深中通道。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事实也是如此。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在要素流动、产业分工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让生产要素超越地理空间阻隔,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大湾区城市分工协作、汇聚合力带来新机遇。

从更高层面来看,广东省东西两翼也能获得要素更加便捷流动的红利。深中通道这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助力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桥梁。

来源:草原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