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专题 » 打造教育医疗高地

打造医疗高地|政府健康政策与群众感受实现“双向奔赴” 越来越多市民选择“医”在包头

近日,市委书记丁绣峰再度主持召开打造医疗高地座谈会。至此,市级层面为打造医疗高地已召开专题部署会议10余次。

作为一次“阶段性考试”,这次座谈会不仅要听听打造医疗高地的责任部门怎么说,还要听听打造医疗高地的服务对象——患者怎么说。王成琳,一名曾经的尿毒症患者,作为患者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王成琳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因患尿毒症,一度想过放弃生命。2023年下半年,经过7年的煎熬和等待,她终于等到了适合自己的肾源。新成立的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为她实施了肾移植手术,术后一切良好,她感觉自己迎来了新生。说到动情处,王成琳几度哽咽落泪。

规划建成自治区首个医教研一体的器官移植中心,是2023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全面打造医疗高地的实施意见》的重点任务之一。当年9月,经市卫生健康委批复,内蒙古包钢医院正式获批成立“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这也是自治区唯一拥有肝、肾、小肠与胰腺移植资质的器官移植中心。为了更好满足器官移植患者的迫切需求,我市还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了医学捐献服务站。王成琳成了受益者之一。

因为能够在家门口“看好病”而对打造医疗高地有了实实在在获得感的,不仅王成琳一人,还有因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已经3小时被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团队抢救回来的市民刘大爷,结肠癌进入晚期经市肿瘤医院胃肠肝胆外科治疗逆转病情的市民李女士,因主动脉瓣下狭窄前往北京求诊被“劝回”包医一附院心内科的患者……截至今年4月底,141.51万人次选择“医”在包头,同比增长11.5%。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医”在包头,选择相信包头的医疗行业,与我市在打造医疗高地过程中始终坚持“健康民生”跟着“健康民声”走是分不开的。

包头市民有什么样的医疗需求?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包头医学院启动了居民疾病谱调查,研判我市的常见病、高发病发展趋势,分析掌握全市主要疾病分布排序情况,为确保医疗机构学科专科发展方向与患者需求相一致提供依据。

包头市民能不能在家门口看好病?为了向群众“看好病”的期盼靠得更近,全市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医院全面落实打造医疗高地关于推动“学科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部署要求,奋力向医学高峰攀登。九个“医在包头”品牌学科持续提档升级,神经介入手术量连续8个月在自治区排名第一,胸外科、小儿外科等7个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多个学科、专科入选国家、自治区专科建设、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截至4月底,全市开展四级手术3128例,同比增长19.3%。

包头市民患上疑难危重疾病能不能不去北京?为了让北京以及国内发达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为包头市民所用,我市深入推进京蒙协作和沪蒙合作,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外转率较高的病种,与北京协和医院、北大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近30个医院开展务实合作,邀请56位专家定期来包坐诊,开展远程会诊350余次,开展复杂手术218例,2031名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北京专家高品质、无差别的诊疗服务。

打造医疗高地从一开始就坚持的群众需求导向,让包头市这一健康举措与群众的健康感受呈现了“双向奔赴”的生动场景。

“感谢市委、市政府对于器官移植的支持,感谢内蒙古包钢医院的不懈努力,感谢医务人员带我走出阴霾、迎来光明,感谢生命,感谢昨天,感谢……”发言的最后,王成琳用了11个“感谢”表达了她对于这场肾移植手术、对于包头建立器官移植中心、对于包头市打造医疗高地发自内心的赞许,也让在场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有了更大的责任感,坚定了久久为功打造医疗高地的信心。

(记者:贾慧珍;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