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考古界最大的“网红”,莫过于安徽淮南的武王墩墓。这是经科学发掘,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
2019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于今年3月进入椁室发掘阶段。5月20日,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第二次面向媒体开放,有哪些重要考古新发现,让我们一起走进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先睹为快。
考古发掘现场。 陶涛 摄
走进发掘现场,记者看到,数十名考古工作者正在椁室的南二室开展工作。
“截至目前,北一、二室、西一、二室和东一室发掘完毕,东二室和南一、二室发掘工作接近尾声,已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以及大量动植物遗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队领队宫希成介绍。
据了解,北一、二室虽然被盗扰严重,但仍然提取出600余件(组)器物,主要是乐器,有瑟、鼓、编钟等,出土的编钟架横梁保存完整,上有悬孔14处,与追缴的青铜编钟数量吻合。南一、二室出土漆盒、耳杯、盘、豆、鼓,玉璧、璜、佩以及大量铜箭矢。西一、二室遗物以漆木俑为主,木俑有200多个个体,分立姿、坐姿等不同姿态,部分木俑佩木剑,还发现木车、乐器和少量遣策类竹简。东一室以青铜器为主,青铜礼器组合保存完整,目前已提取青铜器150多件(组),器类有鼎、簋、簠、敦、钫、壶、甗等,与青铜器同出的还有百余件案、俎、盒、榻等漆木质饮食宴享起居用具。
主墓周边盖板揭取后,木椁室布局。武王墩墓考古工作队供图
武王墩墓的主人是谁?这是这座古墓自2020年发掘以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宫希成在现场透露,目前有多重证据指向墓主可能是楚考烈王。
“前期发现,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可以断定是楚王墓葬。”宫希成说,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把楚国迁都寿春(今淮南寿县)。此后的18年间,共有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和负刍4位楚王在此。用排除法来看,同处于淮南的李三孤堆是学界确认的楚幽王墓,可以先排除;楚哀王在位两个月即被负刍门客杀害,负刍则于公元前223年为秦国俘虏,这两位楚王大概率不会在淮南一带留有大墓。
近期出土的上面带有楚考烈王名字的铜簠。 陶涛 摄
在考古实验室出土文物对外展示区域,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队执行领队方玲向大家展示了一件近期出土的铜簠。“这是用来盛放稻粟类的食器,在它的口沿处有十二字铭文,‘楚王酓(yǎn)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酓前’就是楚考烈王的名字。”她说。
“我们已在两件提取出的青铜器上发现了楚考烈王的名字。这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重要依据。”宫希成介绍,日前,安徽省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单位专家,深入研究讨论武王墩墓时代、性质与价值内涵。“结合墓葬规模、结构、出土文字材料与文献史料等综合分析,专家认为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
5月18日从武王墩墓东一室提取出的铜鼎。 陶涛 摄
自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淮南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以来,武王墩墓东一室发现的口径超88厘米的铜鼎同样备受关注。
在出土文物对外展示区,记者见到了刚被提取出来的铜鼎。虽掩埋两千多年,铜鼎仍保留着最初的吉金色。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实验室负责人张治国介绍,经初步测量,该铜鼎的口径达到88.9厘米,高度为111.5厘米,耳间距为111.7厘米。
而现藏于安徽博物院的铸客大鼎,也就是俗称的“楚大鼎”,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圆鼎。它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400公斤。从口径来看,武王墩墓出土的铜鼎已超越“楚大鼎”,有望成为迄今为止出土的、我国东周时期口径和体量最大的青铜圆鼎。
目前,武王墩墓唯独只有位于中心的中室,也就是主棺所在的位置,还没有进入发掘阶段。宫希成介绍,关于中室的发掘与保护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计划将于今年六月份进行。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