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专题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昆都仑区:以非遗传承为媒 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大襟、立领、一字扣,镶、嵌、滚、宕、盘、勾、绣……旗袍的制作吸收和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服饰文化精髓。手工艺人赵丽丽正是凭借几十年的老手艺成为传统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旗袍制作)非遗项目传承人。2022年,传统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旗袍制作)入选包头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昆都仑区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不断挖掘非遗资源,让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名片”。

“从制作旗袍到交付到客人手里,我们研究出218道工序。我认为咱们中国女性穿旗袍是非常有韵味的。”赵丽丽说。从业35年来,赵丽丽培养出一批像她一样的手艺人,有的擅长绣花,有的擅长手工盘扣,有的擅长剪裁,旗袍制作技艺正在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作为非遗传承人,赵丽丽希望把手工旗袍制作技艺和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如今,在赵丽丽的手工作坊里,下岗职工、家庭妇女、残障人士每天都会围坐在一起共同钻研、学习旗袍制作的工艺,她们正在将这份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

在昆都仑区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三村草编培训第一期初级班结业仪式上,通过非遗草编老师手把手传授,一对一讲解,各族妇女姐妹和青年们已掌握了草编编织要领,36位学员领取了初级结业证书,学员们兴高采烈地展示着自己的成品。

非遗文化在被传承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社区就业、妇女就业、下岗再就业,帮扶了各族群众,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也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面塑、丝网花、布贴画、中国结、沙画、木艺、豆浆制作……在包头市第五十一中学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上,学生们通过现场体验、答疑解惑等方式,近距离接触到非遗文化,充分感受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和工艺之美。

“来,大家先看我怎么制作,然后大家再进行制作……”在昆都仑区锡华社区开展的景泰蓝掐丝艺术主题活动上,老师正在指导社区居民,按照“绘画—掐丝—洗沙—点彩”的步骤,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景泰蓝作品,社区在丰富各族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让各族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昆都仑区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功能,不断加大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在全区53所中小学校实现“非遗进校园”全覆盖,并依托街镇、社区“红石榴家园”成立非遗传习基地6处,让各族群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记者:梁晶晶;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