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巡逻的民警,万达广场边上还停有一辆特警防暴车呢!”“五一”假期,来自呼和浩特市的游客王女士在青山区万达夜市开心地说道:“很安全,东西既好吃又有特色,我很喜欢包头。”
一季度,全市公安机关共处置服务救助类警情1415件,成功解决救助1386件,解决率近98%。包头公安采取打破警种界限、实行多警种联动、织密社会面巡控网格、深化科技赋能等举措,推动具有“包头辨识度”的“五四四”巡控机制落地见效。
立体巡控 筑牢“平安堡垒”
“我们对巡逻防控体系进行了重塑,全新推出的‘五四四’巡逻防控机制,即融合交警、特警、派出所民警、武警、义警五种力量,采取车巡、步巡、空巡、视巡等巡控方式,推进点、线、面、圈四维防控建设,着力打造立体化巡控新体系,切实提升全市公安机关服务救助整体水平。”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共设立巡控必到点110个,必巡线142条,划定巡控网格149个,民辅警通过采取步巡、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高密度、加强型、复合型巡逻,构建具有快速反应、动态接警、交通疏导、便民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平安堡垒”。
“警察同志您帮帮我吧,我母亲80多岁了,今天出门后至今未归!”3月24日19时许,九原区公安分局接到群众报警。接警后,九原区公安分局随即发布协查通告,指令巡控民辅警加强巡逻搜寻,辖区民辅警积极排查走访,启动无人机+视频巡查,后经人脸识别、轨迹追踪、大数据平台信息研判,历时2个小时,终于成功找到老人。
包头公安严格落实公安部“四项机制”和“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全力实现群众紧急救助更快一步,暖心服务更近一点,切实做到警灯常闪、警车常见、警察常在,以更高的见警率和管事率打通服务群众,紧急救助的“最后一公里”。
多警联巡 守护百姓安康
“我觉得加入包头义警队伍是件很自豪的事,过去我们看到有什么纠纷,不知道以什么身份上前帮助协调、解决,现在戴上包头义警红袖标后觉得名正言顺了。”包头义警队员刘超强表示。
包头公安积极推动群防群治工作,3万余名包头义警与公安机关结成的“安全网”越织越大、越织越密,解决了长期困扰包头公安基层警力不足的难题。
4月18日17时许,高新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报警求助称,家中84岁高龄且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走失,指挥中心立即派警并指令巡控警力根据信息特征加强搜寻,历时1个小时的紧密寻找,巡逻民警与义警队员及时发现走失老人,并将老人送到医院急救。“太感谢民警同志和包头义警队员了!如果不是你们的耐心寻找,我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回我的母亲。”李先生一手拉住老母亲,另一只手紧紧握住义警队员的手连声感谢。
包头义警是包头公安多警联巡的重要组成部分,派出所民辅警带领义警队伍开展治安巡逻、防范宣传、矛盾调解、救助服务等警务辅助活动,切实疏通社会治安治理的“毛细血管”,为合力构建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注入了新动能。
智慧警务 打造“动态防控圈”
包头公安整合全市警航资源,发挥“天空视角”,依托警用无人机远距离操控便捷、高空游弋灵活、覆盖面广的优势,搭载摄像、喊话等设备,配合地面警力车巡、步巡,开展搜索、监测、宣传、取证等应用,持续提升科技强警效能,构建起高效运转的“动态防控圈”。
包头公安充分利用巡控、指挥、图像等平台系统,统一汇聚各类数据资源,为服务群众、紧急救助插上“科技翅膀”,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到平安就在身边,用公安机关的“辛苦指数”“科技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平安指数”。
(记者:梁彦强;通讯员:陈媛媛;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