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全准备出去销售种子。
一粒小小的种子蕴藏着丰收的密码、农民的希望。春耕时节,记者走进达茂旗乌克忽洞镇,记录一粒种子与诚信建设和产业振兴的故事。
一粒种子与诚信相牵
种子经销商刘志全一大早在仓库装好葵花种子后,就与自己的面包车为伴,开始一天的忙碌。作为当地公认的“土专家”,他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成功打开了达茂旗周边的种子销售市场。
达茂旗昼夜温差大,土壤半沙化,无霜期短,抗旱抗倒伏类型的种子才适宜种植。
“我销售的葵花种子已经在市场上经过了5年的考验,得到了农民的信任。每类种子推广前,我都会在试验田进行试种,确保种子适应当地土壤条件,产量高才会一点点地进行推广。”刘志全说。
每年农历二月二过后,刘志全便开始走街串巷卖种子,他所到之处,不仅销售种子,还将农业知识小课堂带到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种植知识与天气、土壤、水分息息相关,具体在什么时间浇水、施肥、除草都大有学问……”刘志全还会利用闲暇时间在网络上将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的农民网友。
通过多年的经营,刘志全与农户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粒粒种子也与诚信息息相关。
“我走街串巷卖种子的时候,大部分采取赊销方式,将种子提供给农民,到秋天再以市场价回收葵花,扣掉最初的种子钱后,剩下的就是农户的收入,这样就给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就能安心种地,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了。”刘志全说。
凭借多年来与农户交往打下的经验基础,刘志全建立了葵花信用体系,在一种一收之间,传递了致富的希望。
一年1000吨的收购量,刘志全将达茂旗及其周边地区的优质瓜子销往国内外。“瓜子收上来之后,我们通过筛选机将瓜子进行大小分类,将皮薄果实饱满、黑亮亮的瓜子通过口岸出口。”刘志全说。
一粒种子与精选相连
在达茂旗乌克忽洞镇鑫丰农副产品购销部生产车间,初选机、杂质机、色选机等各类机器按照生产流程整齐摆放,每年9月,就到了机器开始精细化作业的时候。
工人们将从周边葵农那里收来的货品放在置物仓上,初选机筛选着葵花籽的大小,杂质机剔除瓜子里的尘土和杂物,再通过色选机筛选瓜子的成色、颗粒饱满程度。精选后,干净饱满的葵花籽流入包装袋。厂房里,整齐堆放的一袋袋葵花籽散发出淡淡香味。一颗颗饱满圆润、色泽鲜亮的瓜子即将“奔赴”全国各地。
从实验种植到售卖的每一颗种子,到发展出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瓜子产业链,达茂旗乌克忽洞镇不断加快产业改造升级,逐渐形成了种销一体的特色产业模式。
去年,购销部新建储料罐、提升机、葵花筛选机、新建库房打造一条龙完整的生产线项目。购销部建成后,可实现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235户,户均每年增收1000元。
2010年,购销部实行葵花信用体系,将种子、化肥,地膜和滴灌带等赊给达茂旗周边的农户,每年3月邀请技术人员给种粮大户讲课,进行技术指导。
“我们每年都会给他们培训,教他们怎样种收益高,每年我们还会实验新品种,看哪个新品种产量高,收益好,让农民多收益,农民多收益了,就愿意与我们共事,我们的收益也会增多,这是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鑫丰农副产品购销部总经理任国华说。
如今,农户们的亩产量都在500多斤以上。每年9月,购销部的院子里就会停满来拉货的货车,上千吨的葵花籽销往全国各地,主要以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地为主。
购销部葵花的销量逐年提升,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机器不断更新,瓜子的筛选质量才会提升。“今年我们计划购买新的机器,尤其是提升机,由现在的2吨多可以加工到5吨,进一步扩大容量和质量。”任国华说。
近年来,达茂旗乌克忽洞镇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适宜当地种植的特色产业,通过创新和精细化运作,让小瓜子展现大作为,成为乡村振兴中熠熠生辉的新产业。
“今年乌克忽洞全镇共种植葵花50000亩,为了鼓励葵花产业的发展,我们与数十家种子经销商成立葵花协会,他们负责将优质的种子提供给村民,并负责回收,增强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协会成立后,种子经销商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促进乌克忽洞镇的葵花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达茂旗乌克忽洞镇镇长白力嘎说。
(文/图 记者:樊佳疑;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