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本本,再加上‘金融副镇长’‘金融副村长’日常帮助企业和银行进行沟通对接,我们的融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有了资金,公司的设施农业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近日,当包头市融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史文军接过农业设施登记证时,他心里乐开了花。
“设施农业的前景越来越广阔,我正打算升级改造温室大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这下好了,有了这个登记证,能做实物抵押,可以获得银行更多的资金支持,可以展开手脚了。”拿到农业设施所有权登记证,包头市润泽园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理事张胜利正忙着规划他未来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市设施农业高速、高质发展态势的增强,原有的金融服务模式因规模小、金额少等因素,已不能满足支持设施农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今年,市农牧局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创新实施了农业设施所有权登记证颁证工作,为农业设施赋予财产权能,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满足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以金融活水激发农业农村发展。
在当天东河区举行的“金融副镇长”“金融副村长”聘任暨农业设施所有权登记证颁证仪式上,择优聘任了2名“金融副镇长”和49名“金融副村长”,并向设施经营规模较大且有较强贷款需求的3户经营主体颁发了农业设施所有权登记证,他们成为全市首批获此登记证书的农业经营主体。
为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银协同模式,切实破解农村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从去年开始,市农牧局就与各金融机构联合,创新性地推出了“金融副村长”模式,在土右旗、固阳县、九原区开展试点工作,共聘任133名“金融副镇长”“金融副村长”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点对点金融服务。
“去年,我们在试点旗县区共为700多户农民发放了8000多万元贷款,较往年增加了30%。”建行包头分行乡村振兴金融中心总经理葛蒙说,组建、培养的这支懂政策、懂金融、懂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通过政银协作联动、精准服务,打通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金融服务在广大农村地区“开花结果”,有效缓解了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今年,市农牧局将按照一镇一名“金融副镇长”、一村一名“金融副村长”的标准,聘任具备丰富金融知识的两委班子成员担任“金融副镇长”,聘任熟悉农业经营、了解农村发展的村民担任“金融副村长”,在全市范围内推开此项金融服务工作。
“我将充分发挥政府、金融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村民掌握基础金融知识,主动对接了解村集体和村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当好金融政策的‘宣传员’、政银合作的‘联络员’、金融创新的‘推广员’、农村发展的‘参谋员’,切实从为群众办简单金融服务小事做起,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村民的家门口、田地间。”此次受聘成为东河区首批“金融副镇长”的东河区沙尔沁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永报说。
“他们的角色不是简单的代理人,而是金融机构与镇、村、企业、村民联结的桥梁,通过这样双向人才融合的交流模式,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短缺、产业升级融资难、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窄等问题,帮助组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融人才队伍,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到乡村基层,提升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推动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支持乡村发展更加有力。”东河区副区长杨建军说。
“目前,我们同时正在研究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和绩效激励机制,加强金融赋能培训等工作,不断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确保让更多群众基础好、服务能力强、金融机构信得过的‘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或返乡创业者吸纳到行列中来,真正发挥作用。”市农业局政策和改革科科长孙智明表示,要不断创新农村资源资产登记方式,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融资瓶颈,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短评
让金融“活水”滋润乡村振兴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信贷资金不足、贷款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等“痛点”“卡点”问题,我市不断创新农村资源资产登记制度,首次推出农业设施所有权登记证制度。
同时,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熟悉农业、扎根农村、了解农民的金融复合型人才,有效带动城乡发展,吸引资金回流,加强信息技术合作。
如今,我市农业部门联合各地区与金融机构共同打造“金融副村长”模式,成为破局“三农”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制约“三农三牧”和乡村振兴推进的有力、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与农村资源资产登记制度二者有机结合,将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下沉,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金融产品、服务、平台都能以最通俗、最直接的方式走进田间地头。“连通千村万户、纵横良田阡陌”的“金融水利工程”,健全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副镇长”“金融副村长”绝不是一个头衔,服务也绝不仅仅是做文章、走过场,而一定是要出实招、见实效。作为政府、金融机构与农牧民间“官方认证”的桥梁纽带,“金融副镇长”“金融副村长”肩上的责任也将越来越重。评价工作干的好坏,不仅要看他们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正收益,更要看他们是否切实发挥好“金融副镇长”“金融副村长”联络员、宣传员、打假员的作用。对此,我市正在制定优化选聘推荐流程,推出正向激励机制,制定考评办法,以机制保障服务。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适用于农牧业企业、种植养殖户、合作社发展的金融创新产品,并积累值得推广复制的内生式、可持续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为全市“三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东风吹遍田野大地,金融“活水”滋润乡村振兴,包头正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加出彩,让农业越发有干头、农村越发有看头、农民越发有奔头。
(文/图 记者:张建芳;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