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停业,无力经营,某运输公司诉讼多名退休职工要求还款,一时间,近十件相似案例涌入昆都仑区人民法院立案庭。“一旦这批系列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不但会给当事人带来较大的诉讼成本,也会严重影响诉源治理的成效。”收到起诉材料后,立案庭工作人员绷紧了神经。
如何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面,让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昆都仑区人民法院诉源治理中心积极采取行动,举行了案前沟通协调会,在沟通中发现了案件症结。了解案件症结及原告诉讼背后的真实目的和利益诉求后,诉源治理中心明确了化解方向,决定将其中一起案件确定为先行调解示范案件,积极指导昆都仑区综合治理中心相互协作对案件进行调解。
“我还、我还,但是我得分期偿还。”这是一名当事人在综治中心调解室说的第一句话。据了解,该案的起因要追溯到2016年,被告因病住院需要医疗费,但自身经济条件不好,收入低,故向所在运输公司借款2万元,而后一直未及时归还。现公司起诉要求被告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调解期间,调解员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向被告进行释法明理,希望其能够主动还款。同时,也希望运输公司考虑被告目前的经济情况,允许被告分期还款。最后,经过法官和调解员持续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该起借款合同纠纷成功化解。经当事人申请,就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协议内容为被告偿还借款本金2万元,从2024年4月起每月还款1000元,直至还清为止,原告放弃利息。
首案调解成功后,昆都仑区人民法院诉源治理中心立即组织开展平行案件调解工作,目前,该系列案件中剩余部分案件仍在努力调解。
而这,只是昆都仑区人民法院诉源治理中心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将法结与心结双解的一个缩影。在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的过程中,诉源治理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近年来,昆都仑区人民法院不断创新诉源治理机制建设,将司法资源向前端倾斜,扎实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参与诉源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深化“人大+法院”“政协+法院”协作机制。依托市中院打造“鹿城枫桥·包融共治”诉源治理品牌的工作要求,主动对接党委、政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治理、社会调解、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为辖区和谐稳定绘制出亮丽的法治底色。
不断给诉源调解做“加法”,为司法审判做“减法”,力求让案件止于“诉前”、让矛盾化于“起点”、让纠纷了于“未萌”。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