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周岁的星宝(化名)走进了幼儿园,虽然这个“星星的孩子”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老师们正在和家长一起努力,希望帮助他慢慢融入广阔的世界。
“如果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能像星宝一样能够就读普通幼儿园,不仅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希望,也会让他们康复训练的时间缩短,让他们在未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语星愿的特教教师栗兴枝说。
希望从接纳开始
早上7时30分,穿戴整洁的星宝准时出现在权朗幼儿园门前。不同于其他小朋友那样对父母恋恋不舍,见到佳佳老师,星宝很自然地牵起了老师的手,与父母告别后开始做入园晨检。
“他从小就发育滞后,6个月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让我感觉不太对劲,跟身边的人交流后,确定星宝的与他们的孩子确实有一点差异。”星宝的妈妈说。当时星宝的眼神并没有表现出异常,因此家人觉得他可能只是发育缓慢,并无大碍。直到星妈在一个宝妈群里了解到,可以通过检查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她带着星宝前往包头市第四医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检查完医生告诉我,他是发育滞后,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滞后。”星妈说。
这样的结果对于星宝一家犹如天塌一般,原本简单而幸福的日子从此不再。“从星宝8个月的时候,我们便带着他开始做各种康复训练,希望尽我们最大的能力,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让他尽力地往上追。”星妈说。密集的康复训练,既消耗人力也消耗财力。此后,星妈全职照顾星宝,家庭的日常开支以及每月上万元的康复训练费完全压在星爸一人身上。好在多年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今年,栗老师带来了好消息——“星宝已符合上普通幼儿园条件”,犹如一束光,冲破黑暗。
回想走过的路,选择接纳对星宝来说格外重要。星妈说:“如果发现自家孩子存在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问题,要相信科学的诊断结果,积极面对,不要逃避。一定要给孩子尽早干预。持续的康复训练与阶段性干预带给你的回报完全不同,治疗效果很显著。”
帮“星星”融入社会
能够正常入园对于星宝来说是件好事,可是哪里会接收星宝呢?尝试过、失败过,直到一位朋友介绍让他们去权朗幼儿园看一看。
初到权朗幼儿园,星妈的心情有些忐忑。“我们觉得这么大的幼儿园,环境、硬件设施都挺好,人家会要这样的孩子吗?”怀揣顾虑,星妈与园长王霞进行了沟通,“当时我想着试上几天,让幼儿园看一下我们孩子的情况。结果王园长直接就说别试了,短时间也试不出啥,你们如果想上,我们会全力地配合你,让这个孩子慢慢融入。”
王霞的话让星妈将焦虑的情绪放下了,孩子入园后,她更是踏实下来。单从外表来看,人们很难将星宝与自闭症联系在一起,这是星宝相较于其他自闭症儿童的优势。
“对于接收自闭症儿童,很多家长都有诸多担心,但是我真心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去包容这些孩子,即便不能完全接纳,至少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足以在未来生存。”儿童心理咨询师靳优表示,只要家长不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星星的孩子”,孩子们自然也能够更有爱,更有包容心。“帮助是相互的,作用也是相互的。我们目前采取的是融合教育,经过我们观察,不仅没有带来坏影响,反而更积极地让孩子有爱、有责任感,对待别人更有同情心。”王霞园长说。
有人说,陪伴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就像是一场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实际上,孤独症不是绝症,2-6岁是黄金干预期,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星星的孩子”也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上学、工作,拥有独立、健康、丰富的人生。当然,实现这一目标既要为“星星的孩子”建立健全生涯服务体系的制度性保障,让他们各阶段的生活可以无缝衔接。也需要社会给予“星星的孩子们”及其家庭理解、包容与接纳。只有这样,“星星的孩子”在融入社会大环境时的障碍才会越来越少。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