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的20年时光里,他潜心研究教学,专注教书育人,为数以万计学生的成长付诸心血。在固阳县西斗铺镇刘伟壕村的山沟沟里,他一待就是两年,带领全村872人奏响乡村振兴的后山致富乐章。
他,就是45岁的朱玉祥。
走村串巷访民情
朱玉祥是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通信信号系学生科科长(团总支书记)。2022年10月,学院选派驻村书记,朱玉祥说服妻子放弃打工,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自己前往基层。
来到大后山,他被眼前的情景惊住了。刘伟壕村地处偏僻,方圆40公里,管辖25个自然村,常住人口450户。村里90%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到处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
严酷的现实没有吓退他,走村串巷、挨家挨户地摸排,每一户的情况都铭记在心。
村里的留守老人行动不便,夜里生火炉成为他们最大的安全隐患。朱玉祥向学院领导汇报申请,出资3万多元为6户留守老人做了外墙保温。
吕马驹是一位离异的老乡,搞种植想买些现代化设备,可苦于担保问题无法贷款。朱玉祥知道后主动找到他,并向包头农商银行咨询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帮其申请了5万元贷款。
银洞壕村每到雨水少的时候,全村人畜饮水特别困难,上下游村民常因为用水矛盾不断。朱玉祥主动联系水泵清洗管道企业,挨家做起了“和事佬”,最终化解了矛盾。他了解民情民意,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朱玉祥说:“我是从达茂旗的农村走出来的,老乡们能多帮就帮帮,谁还没个为难的时候呢!”
助农增收显担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村里原有的面粉厂一直受销售瓶颈的制约,经营困难。他开动脑筋,做客包头市融媒体中心FM89.2栏目直播带货,宣传当地的农副产品,现场就带来了3万元订单。
他还主动对接学校及银行,为刘伟壕村的农产品打开销路,2023年度销售金额高达60多万元。在洽谈大订单的同时,他也不放过小订单,利用周末回市里的时间,还要拉上农副产品销售、送货。
2023年底,一场大雪给包固一级公路的交通增添了几分艰难。在从村返包的途中,朱玉祥的车子不慎发生侧滑,撞上护栏,险些翻落到山沟里。稍回过神,他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车上装着的代老乡售卖的农产品有没有问题。
2023年10月,朱玉祥的驻村期已满。在调整轮换驻村干部时,他选择了留任。因为在他的心里,刘伟壕村乡村振兴的画卷才刚刚展开,他要继续带领大家在千头万绪中找到方向,让村民们得到沉甸甸的收获。
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更好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朱玉祥想法子把土地连片,搞规模化种植。2024年春节一过,他就打起了“向土地要效益”的主意,对2000多亩土地进行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创新。春耕未到,合同已签,就等着大干一场,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就这样,朱玉祥从“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但事实上,他也想过退缩,在他两个年幼的孩子高烧不退的时候,在他乘坐的车子发生事故的时候……可每到该工作的时候,他就忘了这一切,奔向牵挂的地方。
教书育人筑梦想
从教20年,朱玉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无私奉献,给许多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担任系部教学办公室副主任时,系部师资力量薄弱,也正逢职业教育改革之际。他迅速转变身份,不懂就去查去问,协助系里高质量地完成了专业发展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规划内容。在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中,他更是住在学校里熬了无数个通宵。
在育人方面,朱玉祥也备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他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引导。所以他不仅传递知识,还点亮心灵,筑起每个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
很多时候,朱玉祥就像是学生们的知心叔叔。对于那些在班级里暂时处于逆境中的学生,他总是投以更多的关注。朱玉祥说:“我要在冬天里浇树。”他认为,冬天的树总是光秃秃的,如枯死了一般,但它的内心却孕育着春天的希望,只要能挺过严冬,就有可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低迷的时候,但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在冬天里送去温暖。”
这就是朱玉祥,在教育的道路上,他坚守初心,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给学生信念与希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矢志不渝,面对困难和挑战,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开拓思维,尽显担当。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吴爱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