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开拓同城化发展新局面——访包头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徐行
□记者 张建芳
“此次系列活动是落实加快呼包同城化发展的有力举措,标志着两市不仅在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了‘硬联通’,正开始向人力、科技等‘软联通’领域发力,推动呼包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招引等方面实现互联共享,进一步增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在呼包同城化发展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人才专场招聘会现场,包头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徐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呼包鄂乌区域作为自治区重点开发区域和经济发展核心区,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呼包两地作为同城化发展“探路者”,更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区。自去年底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两市签署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以来,包头市发改委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包头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推动2024年先行实施的30项重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呼包两市,是自治区重要的产业基地和科教高地,既拥有广泛的市场主体,也集聚了众多高校和大量科研院所。”面向未来,徐行说,包头市发改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推动呼包两市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融合发展,抓好人才、科技、企业合力,推动呼包同城化向纵深发展,不断开拓同城化发展新局面,释放1+1>2的聚合效应,为推动呼包鄂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完成好两件大事和自治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贡献力量。
组建产业联盟 实现同城化发展新突破——访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伊德尔
□呼和浩特日报实习记者 樊雅璐
“呼包同城化发展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两个地区的重要使命,呼包两市正在加速推动合作模式,本次活动是呼包同城化发展2024年共同推进合作事项之一,为两市企业、高校院所深度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良好的对接平台,对两市创新主体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伊德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伊德尔介绍说,市发改委作为全市经济综合部门,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快实现两市协同联动发展。截至目前,呼包同城化发展《2024年重点推进事项清单》中12个方面30项重点事项全部启动实施,其中4项已经完成,26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签署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以来,两市发改委携手前行,签署了《产业合作领域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共同在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乳业、大数据、生物医药、现代化工等领域组建若干产业联盟,在产业聚焦强链补链固链延链上下功夫,着力在实现两市协同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
伊德尔说:“市发改委将加快完善《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加快同城化发展工作机制》,出台‘清单+台账’管理机制,制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持续打造2+4政策矩阵,积极推进政策落地,加紧推动‘强首府’工程提档升级,多维度、多平台支持呼包同城化发展。”
优势互补 打造工业经济“合”引擎——访包头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常彤
□记者 张婷婷
“我们对此充满信心!”3月23日,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加快同城化发展 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中,包头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常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呼和浩特高校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包头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良好,两地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强强联手”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
“这次活动是贯彻呼包同城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常彤说,活动当天,包头市组织30余家重点企业参会,涵盖稀土、晶硅等重点领域。下一步,将重点围绕稀土、晶硅光伏两大旗帜型产业和陆上风电装备、碳纤维及高分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切实加强与呼和浩特市工信部门及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推进两地在校企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间开展合作。落地、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进一批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推动两市优势互补、产才融合、产业协同,旨在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力。他说:“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呼包两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共同打造发展新引擎。”
强化工业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起势——访呼和浩特市工信局副局长迟涛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祁晓燕
“我们将以加快工业领域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塑造首府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3月23日,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迟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迟涛表示,在推动大学生就业方面,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从搭平台、扩岗位、稳就业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搭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对接平台,力促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双向奔赴。在企业服务平台中增设“找用工”专区,供企业免费发布用工信息,为企业与大学毕业生牵线搭桥。计划三年内吸引投资制造业项目200个以上,推动阿特斯、合盛硅业等大型工业企业尽快建成投产,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为广大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在呼包同城化发展方面,呼包鄂光伏制造集群正在申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着力打造更多互补的产业体系,如推动包头的碳纤维原料在位于呼市的航天科工六院等新材料企业进行应用、依托和林格尔新区算力产业优势助力包头市工业领域两化融合等。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进一步发挥呼和浩特的产业、经济、金融、文化的聚集优势,强化两地多领域、大范围的合作,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贡献首府力量。”迟涛说。
推动呼包两市科技合作走深走实——访包头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军
□记者 郭健
“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是呼包鄂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核心区,是创新要素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包头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杨军表示,呼和浩特市拥有自治区最丰富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包头市拥有自治区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两市在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和人才资源方面合作空间巨大,互补性很强。两市科技部门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支持两市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对接、协同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互通共享。
具体来看,下一步呼包两市充分发挥两地各自优势,强化呼和浩特首府龙头带动作用,突出包头的自治区最大工业城市动能优势,推动企业、科研机构、科研基础设施、科学仪器等创新资源要素在两市之间充分流动、高度共享,支持两市创新主体强强联合、协同发展,促进两市科技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努力开创两市同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前,我市正忠诚践行“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赋能“两个稀土基地”“世界绿色硅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包头答卷”。“新征程上,包头将继续在创新之路上行而不辍,拥抱呼包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杨军说。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做大做强科技产业——访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武子暄
“通过呼包两市创新资源的互联互通,企业需求的相互补位,下一步对呼和浩特市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更大力度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培育科技产业,把我市的科技产业、科技服务业持续做大做强。”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孔燕说,围绕落实呼包两市加快同城化发展的统一部署,全市科技系统主要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持续将高校院所的新技术、新成果嫁接到产业和产业链上,通过先进技术成果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搭建更广更深层次的校企协同路演成果对接转化平台,持续将驻呼高校、全国的高校甚至海外的先进资源,以路演的形式,将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手牵起来,精准转化一批先进技术成果,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呼包两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同城化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一体化布局和产业链高效协同,“目前,呼市已经培育了市级科技领军企业32家(含自治区8家)、企业研发中心370家(市级224家、自治区146家)。今后,两市的企业将会形成手拉手的联合发展态势,共同围绕企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携手助力提升自治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李孔燕说。
李孔燕表示,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依托科技综合服务总窗口,建好用好“蒙科聚”创新平台,推进呼包两市共同开展高校协同创新路演,通过线上线下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信息链“五链融合”一体化服务,对企业需求、高校成果实现快速精准的对接,把全国全球创新资源有效嫁接到呼包两市的企业,更快速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
强化人才支撑 聚力高质量发展——访包头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少强
□记者 孟婧美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加快同城化发展 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是推动呼包两市在人才领域携手前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呼包两市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包头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少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少强表示,此次系列活动,呼包两市人社系统共推出四项活动,分别为呼包两市人力资源需求发布、呼包两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授牌、呼包两市2024年大学生系列招聘活动、呼包两市职业技能大赛邀请赛暨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班。通过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呼包两市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全力推动呼包两市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新格局。
呼包两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授牌后,将通过政企校合作的形式,对高技能人才、大学生就业见习、灵活就业人员展开统一培训,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呼包两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包头市人社局将以此次系列活动为契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策略,通过访企问岗、赴外招才引智、毕业生实习见习、举办技能培训班等方式,全年计划举办招聘活动500余场,共同为呼包两市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搭建人力资源对接平台,促进两地人才交流发展。同时,两市将探索建立呼包‘政企校’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探索开展呼包两市培训机构互认、评审专家互通、技校联盟互联、职业大赛互办、培养载体互助、校企合作互融,推动呼包两市共同引进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提供技能人才保障。”李少强说。
做好人才“引留用” 激活“双城”发展新动能——访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宝力高
□呼和浩特日报实习记者 吴香凝
“2022年以来,我局深入实施‘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全面开展‘五万大学生留呼专项行动’,留呼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吸引8.37万名大学生留呼创业就业,仅2023年一年留呼大学生人数就达到5.2万名。”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宝力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宝力高向记者介绍:“市人社局持续在政策扶持、拓宽渠道、强化服务上齐发力,贯彻落实《引人留人18条措施》《支持‘六大产业集群’技能人才培养若干措施》,持续推进租购房补贴、‘六大产业集群’企业新引进硕博研究生一次性人才奖励等政策落地见效;采用先进技术推介、提供岗位,建设全区首家直播带岗基地,围绕‘六大产业集群’企业和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引才纳智推荐会、招聘会;建设人才数据库,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投入建设厅市共建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全方位、全周期打造公共就业一体化服务体系。”
如今,肩负推进呼包同城化发展的重任,宝力高表示:“一方面,我们将与包头市加强区域协同和增加联合招聘频次,促进两地人才交流,助推两市加快同城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优化提升人才服务质效,努力做好引才留才的‘后半篇’文章,争取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愿意来、留得下、有发展。”
全面提升呼包两地教育交流合作水平——访包头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海峰
□记者 赵遐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加快同城化发展 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为两市教育发展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两市教育协同发展。”包头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未来呼包两市将紧密联系、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整体提升两地办学质量,增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胡海峰表示:“我们将从六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全面提升呼包两地教育交流合作水平,为呼包同城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教育贡献。”
这六个方面具体包括,通过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德育活动“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和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化”新格局,打造学生德育共同体;推动教师有序交流,整合呼包两市学校优质资源,实现共同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打造教师培养发展共同体;健全呼包两地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共享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体系,打造职教发展共同体;优化两地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保障两市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同城待遇,落实两市间流动高层次人才、投资兴业企业家子女入学优待政策;加强呼包两市体艺赛事交流,实现优势品牌共建,加强呼包两市中学艺术节和少年宫艺术交流,选送优秀艺术作品、文艺节目看展联合展播展演,实现共同提升;打通两市教育大数据平台,联合开展成绩分析、学情对比、学校增值性评价,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胡海峰说:“此次活动是呼包同城化发展又一次新的里程碑。我们将锚定目标任务,全力抓实干成,努力打造具有自治区重要影响力的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自治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呼包教育力量。”
推进科教融汇 助推职教高质量发展——访呼和浩特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高俊娟
□呼和浩特日报实习记者 若谷
“近年来,呼包两市在教育领域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科创人才培养,在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各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呼和浩特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高俊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高俊娟表示,一直以来,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聚力培育首府“六大产业集群”技能人才,各职业院校共开设12大类62个专业,校企合作企业近150家,开展“工匠班”“订单班”培养超过1000人。并立足首府区位优势,推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的系列举措,组建赛罕区“五万产业工人留呼工程”政校企媒产教融合共同体,共有36家政府单位、7家高等院校、7家高职院校、10家中职学校、63家企业、15家媒体达成合作意向,把职业院校建设成首府企业人才培养的“试验田”“转化器”,实现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
同时,积极探索推进科教融汇,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高职院校拥有有效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共计3项、实用新型专利94项、外观专利10项。2023年,全市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共签订横向课题14项,签订合同金额达106.65万元,涉及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将以此系列活动为契机,聚焦‘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共建互通平台,积极推进科教融汇,持续促进科创成果转化力度,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力量。”高俊娟说。
(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