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常琳 女修鞋匠的大志向

守着修鞋摊的常琳

天气转暖,坐在阳面街角的常琳换下了羽绒服,一边认真地修鞋,一边注意着来往的顾客。女修鞋匠本来就少,常琳还化着清爽的淡妆,她灿烂的笑容时常让前来修鞋的人感觉讶异。

“我不太在乎人们的眼光,也许是因为我的自信和技术的提升,反而发现现在人们看我的眼神中有了认可和赞许,这让我更加有信心和师父好好学修鞋,最终在这个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明确的奋斗目标,让常琳越发自信,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拜师学修鞋 “瞄定”新事业

“鞋子有味儿,你不在乎?”“有的鞋子很脏,你不怕?”“干这行,手会变得粗糙,脸也会晒黑,还不一定被人理解,甚至被人歧视,你都不在乎?”……常琳清楚地记得,2022年11月,她决定向师父崔培增学习修鞋做鞋的时候,师父连珠炮式地发问。

常琳特别理解师父,修鞋是个苦差事,她一个中年妇女,对这个领域又完全陌生,猛然间走进修鞋的世界,一定会被怀疑是“三分热度”。“当时我斩钉截铁地告诉师父,这是我从事了十几种职业后的选择,我未来会将它作为我的事业!”常琳说,她的一席话让修了一辈子鞋的崔培增特别感动,他说:“只要你认真学,我会倾其所有地教你。”

事实上,特别喜欢手工的常琳就是看到了师父的一身本领和对修鞋的执着与热爱,才决定走进这个陌生的领域。

2008年,22岁的常琳在浙江打工的工厂倒闭,一个人投奔朋友来到包头。在贵州长大的常琳看到包头的勃勃生机,特别是感受到了城市的包容氛围后,当即决定留在这里发展。

“我文化水平不高,但能吃苦,于是就选择了管吃管住的饭店服务业,开始了与包头的缘分。”常琳说。

在饭店,机灵热情的贵州妹子不仅赢得了顾客的好口碑,也迎来了自己的爱情。常琳嫁给了饭店的厨师,两个都是外地来包打工的年轻人,安下家后,把包头当成了“第二故乡”。

从贵州出来的这些年,常琳干过很多种职业,甚至做过搬运工。跟爱人相伴后,特别是做了母亲之后,“学一门手艺傍身”的念头在她的心里扎下根来。

常琳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到饭店的前厅经理、店长,跟爱人一起开过饭店,但她始终觉得自己就像“浮萍”,没有将根深扎进土壤。

2022年10月,常琳工作的酒店放假,她将一双损坏的鞋送到了崔师傅的修鞋摊,可等到取鞋时,她却找不到崔师傅了。因为当时无法摆摊,崔师傅就在家里做活。常琳偶然间获悉崔师傅和自己住在同一小区,并且有个修鞋的工作室。

“初听‘工作室’三个字让我有些疑惑,一个修鞋的竟然有自己的工作室?我找到了崔师傅租住的小屋,一进去,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我知道了一个修鞋匠背后的‘秘密’,更知道了崔师傅的能力和梦想。”常琳说。

认识崔培增之后,常琳只要有空就会到崔师傅的工作室看看。“我也说不出是什么吸引我,在这里,我会不由自主地动手触摸里面的东西,各种皮鞋、鞋楦、模具和设备似乎都在召唤我。”

详细了解了崔师傅在包头皮鞋厂工作,之后又创业、摆摊等经历,特别是听说崔师傅正在收徒后,常琳心里的某个机关仿佛被触动了,36岁的她毅然决定要拜师学艺,开启自己的新征程。

扎根小鞋摊 立下大志愿

常琳的决定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妈妈是教师,她能理解我,让我不要觉得职业低人一等,这让我信心倍增。”常琳说。

从零开始学习修鞋很难,崔培增没有急着让常琳学习修补技术,而是从皮鞋的设计与制作开始教她。

缝制中,机器针曾直接穿透常琳的食指指尖;修鞋底的形状时,锋利的鞋刀也划破过她的手掌;绷鞋楦的时候,挥起的锤子直接砸到拇指上……倔强的常琳从来没有因为受伤、疼痛流过一滴眼泪,她知道,这些教训都在让自己快速成长。然而,在学习皮鞋改色的过程中,常琳却因为自己“太笨”哭过好几次。

皮鞋改色不是简单地换一种颜色,清除原色、调色精准、对皮质的准确判断等学问很深,崔师傅也学了一辈子。可崔培增却为自己收到这么优秀的徒弟感到骄傲,“一年多的时间,能够完成很多问题鞋的精准处理,而且能够独立设计制作皮鞋,在过去也是出类拔萃的。”

与师傅并肩作战不到两年时间,“包头皮鞋厂职工(崔师傅)修鞋摊”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的故事还通过网络传播,让很多人将遇到问题的珍贵皮鞋送到他们这里,最远的鞋来自福建省。

“很多同行遇到难题也经常找到我们,师父常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方法,让我对师父有了更深的理解与钦佩。”常琳感慨地说。

去年,崔培增购进了6万多元的各种皮革和近7000元的鞋楦儿等,让常琳放心大胆地尝试新品的设计与研发。常琳加紧学习的同时压力也很大,今年春节期间,师父给她放了八天假,可她休息了三天就跑进了工作室,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

今年春节前,常琳利用加班时间给爸妈一人做了一双皮鞋寄回老家当新年礼物,爸妈特别开心,也叮嘱她要懂得感恩,不要辜负了师父的心意。

“小鞋摊正在成就我的大梦想,在修鞋、做鞋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修炼自己,感受着一个人认真追求梦想、努力奋斗的快乐……”常琳说。

午后的阳光格外耀眼,常琳处理着顾客送来的鞋子,她沉浸其中的专注,像极了满头华发的师父。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永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