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的包头刚刚立春,但在大青山南坡笸箩铺村段,已然能感受到这里焕发出的蓬勃生机——狐狸在丛林间跳跃奔跑,一簇簇隐隐勃发的绿意似乎在昭示着生命的坚韧。
(资料图)
只此青绿!多年前满目疮痍的大青山,正逐步恢复曾经“草木茂盛、多禽兽”的景象。
用时12年,生态修复4万多亩。从2012年承接包头大青山南坡二老虎沟生态修复项目,到2017年承接笸箩铺生态修复项目区生态修复与矿山治理工程,包头市智茂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茂将大青山南坡广袤区域当作一块大型“试验田”,以知践行,躬行实践,坚持不懈还绿青山,让大青山再现青山本色,并引领团队努力成为专业的、独特的矿山生态修复领航者。
还绿青山 在广阔“试验田”上探路深耕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横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拦阻着从西伯利亚吹来的朔风,收集着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是祖国北疆一道天然生态屏障。其中,大青山在包头青山区范围内东西延长23.5公里,南北平均宽3公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经过上世纪近30年的挖掘、采伐,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失衡,曾经草木葱茏的大青山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还绿青山,也成为包头人共同的愿望。
从小生长在包头的丁茂似乎与林木生态有着天然的缘分,他本科、硕士均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钻研草原生态学。
包头市智茂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茂。
沿着绿色发展的轨迹,1998年丁茂成立北京美亚园林绿化集团公司,主要做城市绿化,之后业务从北京逐步辐射到新疆、河北、山东等地。
当“生态屏障”成为“生态之患”,家乡的生态修复与治理也时时让丁茂牵挂。
2012年,丁茂回到家乡,成立了包头市智茂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大青山南坡二老虎沟承包了万亩荒山。他带领团队在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周围栽种树木,开展绿化和生态修复,开启了公司“生态+”创新发展之路。
追青逐绿,向美而行。2017年,丁茂又分批承包了大青山南坡笸箩铺村总计30000多亩荒山,着手开始工矿废弃地的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丁茂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带给他的感受。“多年来人们光开采不治理,整个山上几乎看不到树。即便有些地方稀稀拉拉长着一些草,也都沾满了灰尘。人走进去只见尘土飞扬,裤子和鞋子上全是土。有时刮起风来,面对面看不到人。”
当时,整个项目区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这里曾经有86户采砂碎石企业、11户商砼企业和3家生产型企业,这些企业撤离大青山后,留下几百个废弃矿坑,区域内有采石坑、采砂坑、粉煤灰堆场、石材尾料等。其破坏程度较高,也成为包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攻克的一道难题。
对丁茂及其团队而言,与二老虎沟仅做生态修复绿化工程不同,这次还需要进行矿山治理,无疑是一道难度更大的“加法”题。
丁茂说:“当时在很多人看来,恢复这一区域大青山的生态环境,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肯服输的丁茂却偏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一年,正值万物复苏的春天,他开着一辆212和团队人员上了山,开始谋划如何科学、有效、精准治理,让荒山重新披上绿装。
“我们团队3月份开始上山,5月份启动工矿废弃地治理。”说干就干,丁茂带领团队用石粉、沙子铺平矿坑底部,打造出30多个蓄水池,以方便浇灌树木。
除了矿坑,让丁茂感到最头疼的是这里成片的危岩山体,这些不规则的裸露山体不仅影响观感,还极有可能带来次生灾害。“这些山体我们经过多次爆破,修复成缓坡梯田,在坡脚下做加固挡墙,然后再培土种树。”
然而,无论是拉土上山、运送树苗,还是机械化作业,都需要先修通道路。公司团队人员硬是在山石间一寸一寸开凿出几十公里可以上下通行的山间道路。
道路顺畅了,接着开始规划挖树坑,二十多台作业机械分布在大山各处,日夜轰鸣,场面壮观。
对他们来说,选种苗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耐旱的油松、樟子松、山桃、山杏等适宜在山上栽种,可还得按各树种的生长条件,分别选择栽种区域。
丁茂也整天待在山上,最初没有建起工房时,他中午就在车里稍稍休息一下。等到山里工房建起来,他更是经常吃住在山上,看着千亩林木一棵棵栽进去,一天天长大,起伏的山间成了他日夜奋战的地方。
“和其他企业家不同,我学的就是草原生态学专业。这么多年来,我把大青山南坡这一区域当成一块试验田,借助多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这里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再探索,寻找真正科学、可行、有效的生态修复方案,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时光不负有心人,又见一片青山绿。如今12年过去,公司在项目区内栽植油松、樟子松、侧柏、山桃、山杏、卫矛、新疆杨、旱柳、榆树、梓树、火炬树、黄菠萝树、蒙桑、玉兰及各类果树等苗木约230万株,栽植试验苗木1万株,种植花草约1万平方米,播种300亩,栽植经济林400亩,建设育苗实验田200亩。
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大青山南坡生机盎然、绿意渐浓,变得愈加壮美。
因势而为 打造废弃矿山修复“青山”模式
走在生态建设的路上,丁茂始终认为,自己不仅是一名企业家,更应该做一个科学严谨的绿色播种者。
“根据大青山南坡山体破坏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实行低成本修复、低成本管护,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丁茂说。
因势而谋,顺势而为。针对大青山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丁茂带领团队采用试验研究、地面建设、定性分析、经验总结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出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项目区内成片的废弃矿山,需要修复的面积较大,如何科学施策才能实现低成本修复?
丁茂说:“我们以包头‘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利用城市废弃矿渣尾料、建筑渣土、粪污、再生水、粉煤灰五种废弃物,通过实施‘五废上山’,对山体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
生态建设,变废为宝。智茂元公司将废弃矿渣尾料用来填充矿坑及铺路,建筑渣土(砖块瓦砾)作为矿坑填充物,建筑渣土(开槽土)作为覆土层为绿化做好准备,城市粪污和粉煤灰拌合作为土壤改良剂,探索精耕生态修复治理。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消除地质安全隐患。“我们针对采矿造成的危岩体(带)等边坡不稳定的情况,根据边坡高度和坡度的不同,采取人工、机械和控制爆破等措施进行削坡卸荷,最终使破坏区域地质环境达到稳定状态。”丁茂说。
此外,智茂元公司还通过土壤重构、雨水收集留存、植被重建,使治理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丁茂表示,每一座山体的修复方案都是因山势而为、不尽相同。“那段时间我经常和团队成员一起思考讨论这一区域如何修复、怎样作业?有时候深夜有了新的想法,我就随时发微信和他们一起商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做法,也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而“海绵体”矿山修复理念就是丁茂在探索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公司结合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区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和石质山地多等实际情况,根据矿山地形,围绕“水”的收集和存留,对生态治理区地形地貌进行仿自然重塑和水系治理,并采取“阻、滞、蓄、渗”的方法,将雨水和径流水留住。
“在西北干旱区留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我们总结出一整套集成技术。比如在山坡上整理出一块平地,做几个盘子形的小地形,目的是留住雨水。”丁茂说,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大雨冲蚀山坡上的植物,另一方面可以让山体的水被逐步吸收,慢慢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水源涵养能力强了,适宜的植物就能长高,适宜的品种也就更多了。”
在丁茂看来,水就是“财”,要把它留住并转入地下。而这样的做法也取得了实效,“过去青山区达旦沟、银匠沟一带洪水一来冲得特别厉害,但2022年8月一场洪水来时,我们明显看到经过治理后的两条沟地表径流很少。为什么?就是我们利用一条条沟把水截住,利用一个个坑把水留住再渗下去。”
他坦言,这些治理方案智茂元公司有一整套科学的核心技术,而且能够做到顺应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如果说愚公移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一个缩影,那么一家民营企业参与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中,仍然离不开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雪后大青山南坡。(资料图)
截至目前,丁茂带领团队完成矿山治理面积1万余亩,改良土地面积670公顷,完成生态修复土地4万余亩,种植各类乡土苗木约230万株。
在这一生态修复治理区域内,他们通过应用土石方清理、整形、机械消除危岩体、修建防护围堰、客土回填、覆绿、养护、小流域水体治理等综合技术手段,不仅为实现大青山南坡生态破坏地区植被自然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积累了宝贵财富。
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具有投入大、回收期长的特点,项目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难以与建设成本相抵。然而,丁茂从整体考量,着眼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后带来的长远利益,毅然决然投身大青山矿山生态修复。
“这些年我们干的都是别人不敢揽、不敢干的活儿,也是大家怕赔钱的活儿。”丁茂说。
然而,正是有智茂元这样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使包头市青山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实现了模式上的创新,形成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工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龙头企业”带动的“青山方案”。公司也在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的路径上逐步探索,力争实现多方共赢,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青山为锦,林木作笔,绿满山川。如今,大青山南坡第一道山脊可视范围内具备造林条件的地块已全部绿化,形成了大规模集中连片的造林绿化区,治理区重现青山绿水的胜景。
丁茂说:“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地推广已形成的模式,让大青山处处复绿,使治理区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同时,挖掘资源与能源的再生力量,让修复后的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构建绿色循环经济模式,真正能够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文/图 记者:张海芳;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