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春节特刊|年画中国年

天津杨柳青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

1983年出版的《虎啸松风》年画。

河南朱仙镇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1982年出版的《春暖花开》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

1980年出版的《定军山》年画。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有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年画作为春节的重要文化元素,仍是中国人独特而厚重的春节文化传统。

年画包罗万象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年画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29年始见“年画”一词,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我国早期的年画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等祈福迎财、驱灾避邪的美好愿望。在那些还没有电视、手机、网络,“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每逢过年,大家都要买几张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年也由此变得更加欢乐、喜庆、热闹。

年画就像一部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百科全书”,涉猎题材多种多样,从福禄寿等各种神像,到自然风光、人物、动物和故事等各类图画,每一幅年画中的人物都有来源和故事,每一幅年画中的物件都有寓意和说法,每一幅年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北方年画有北方的粗犷,南方年画有南方的清雅,乡土人情各异,别具韵味,就像是世间美好的万花筒,带着欢喜的大红大绿,晕染国人一代代的年味儿……

五大年画各具特色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杨柳青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桃花坞年画的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历来为国内外美术界重视和敬慕。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用色讲究,历史上以矿物、植物作原料,使用传统工艺精心熬制而成,印制出的年画色彩鲜艳,久不褪色。选择的题材和塑造的人物多源于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等,种类繁多,形象生动。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其造型夸张、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挺拔、流畅,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杨家埠年画是真正的农民画,集中、典型地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彩绘见长,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彩绘和工笔重彩画的某些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绵竹年画已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监制:郑炜;梁学东;策划:贾星慧;王雪仙;李耀红;版式设计:张霞;整理:范思慧;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