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专题 » 奋进包头 重振雄风

回眸2023|打造医疗高地有多赞,群众说了算!

从生死线上被包头医疗专家抢救回来,市民刘大爷向医生竖起大拇指;在家门口的医院里看到了北京名医,市民苗女士的感激溢于言表;看病就诊时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市民赵女士连连称赞……

2023年,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导向,以打造医疗高地为抓手,高效利用好现有医疗资源优势,全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以实实在在的作为让市民群众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变化。

她为高水平医院建设点赞

2023年10月份,呼吸道感染疾病来势汹汹。袁女士的儿子不幸“中招”,她赶紧带孩子来到了市儿童医院。袁女士做好了长时间等待的心理准备,虽然医院里孩子家长很多、咳嗽声此起彼伏,但是看诊、检查、治疗井然有序,等了十几分钟就给孩子看上了病。

“延长工作时间、增派医护人员,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制度、进一步优化流程”,听到有医生向记者介绍医院“迎战”就诊高峰、减少患儿等待时间的举措,袁女士不禁为市儿童医院的管理服务效率点赞。“难怪我们来了就能看上病!”她说。

建设高水平医院,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是打造医疗高地的重要内容。2023年,市卫生健康委综合考量了公立医院发展现状、比较优势以及所在区域医疗供需等因素,将原来9所市级三级综合医院调整为6家,围绕“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卫生健康需求,推动3家综合医院向专科医院转型。市第四医院按照部署强化妇幼保健(儿童)医院功能。目前,9家医疗医院坚持一院一策,做优做强优势特色学科,全力向诊疗服务能力更强、效率更高的高水平医院迈进。在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复审中,包医二附院晋升三级甲等医院、全市三级甲等医院达到7个,国药北方医院获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市六医院晋升三级乙等专科医院。

他为包头的“王牌学科”点赞

出现意识障碍已经3小时,颅内大量出血,呼吸衰竭……刘大爷被送入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时,已经命悬一线。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宝军带领手术团队紧急制定了手术方案、进行了急诊手术,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了脑室穿刺引流术,经过5天的引流,患者度过了脑出血最危险的阶段,转危为安。家属随后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在打造医疗高地的过程中,市卫生健康委选取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学科,实施了“医在包头”品牌学科建设。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品牌学科有些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些是自治区级领先重点学科,应用技术先进、创新优势突出、人才梯队合理、管理体系科学。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目前,这9个“医在包头”品牌学科开展新技术20项、获批科研立项97项、专利成果15项,门诊量同比增长了15%。

她为持续改善的医疗服务点赞

五位医生一起来给看病,这种“阵仗”赵女士还是头一回经历。

前不久,她带着患有多种疾病的父亲来到包医一附院风湿免疫科就诊。首诊医生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帮老人预约了其他相关科室的医生、申请了门诊多学科会诊,在老人就诊期间全程负责。“医生都在一起,给出了一个更全面的意见,也让我们少跑了冤枉路、少花了冤枉钱”,赵女士对包医一附院的全程首诊负责制赞不绝口。

扎实改善医疗服务,持续提升患者体验感和满意度,是打造医疗高地的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聚焦群众看病就诊急难愁盼问题,制定了《包头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启动了公立医院“改善医疗服务三年攻坚行动”,开展了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专项行动和“三好一满意”公立医院创建,截至目前,6家医院新增“一站式服务中心”,50名行风监督员督导整改问题421条,新增便民措施87项,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她们为在家门口看到名医点赞

2023年11月13日下午,苗女士向单位请了假,按照预约时间,带齐了之前的诊断证明、手术资料以及各种检验检查报告,陪着父亲来到内蒙古包钢医院就诊。此前,她已经通过市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来包名医目录,在内蒙古包钢医院微信公众号上预约到了北京心内科专家刘元生。

同样在家门口看到名医的,还有高阿姨。作为昆区前进道办事处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客”,虽然距离旁边的大医院仅几步之遥,但她仍然选择了在社区医疗机构看病。她说:“大医院人那么多,每次都得排队排好久。在这里,我一样能够看到三甲医院的包头名医,而且有啥大毛病可以直接转到大医院,还免挂号费。”

在打造医疗高地的过程中,市卫健委坚持“两手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服务群众。一手“向上争取”,强化协作性医院建设,巩固扩大我市各医院与北京各知名医院京蒙对口帮扶成果,扩大与全国各知名医院合作范围实施“医疗倍增计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引进新技术24项,开展新业务33项,91名全国知名专家定期来包开展前沿业务、进行学术交流;一手“向下发力”,加快推动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见到实效,将牵头医院至少1/3的门诊号源和1/4的住院床位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包头名医的愿望。

她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点赞

市民朱女士到包医一附院呼吸科就诊,医生赵子龙了解到她一周内有过在其他医院治疗并做检查的经历后,现场登录到全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系统,调阅了患者近期的三份检验报告和一份检查报告,并依据报告为朱女士进行了诊断。“来之前我以为还得再做一次检查,没想到之前做过的检查这里都能看到,而且医院也都认可。”朱女士很是惊喜。

让朱女士受益的这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服务,是我市打造医疗高地过程中,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结果。2023年以来,我市在自治区率先推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截至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6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实现158项医学影像和41项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累计互认306万人次,在自治区处于领先水平。

她为蒙医疗法点赞

56岁的杨阿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余年,卵巢癌术后7年,腰椎间盘突出12年,腰腿疼痛行走困难。来到市蒙中医院就诊后,蒙医皮肤蒙医正骨科主任包阿民综合使用蒙医火针、微波治疗仪、蒙药热敷,口服蒙药等多种治疗手段,半个月后,杨阿姨的疼痛症状明显好转,走路利索了,就连跳广场舞都不疼了。欣喜之余,她成了蒙医的“宣传大使”。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蒙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打造医疗高地的过程中,市卫生健康委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3年以来,市蒙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荣获自治区首批治未病中心,在“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建设中,我市完成18个示范型中医馆(蒙医馆)建设,同比增加11%。全市中医(蒙医)重点专科增加至5个,推广中医(蒙医)适宜技术96项,全市自治区名中医(蒙医)专家达到10位、自治区基层名中医(蒙医)达到28位。

(记者:贾慧珍;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