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这一年 幸福满满

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生活有保障

交房即交证,购房者拿到不动产权证书十分开心。

医护康养一体化让老人生活更舒心

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学到职业技能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办事不用排队、生活尽享便利……在过去的一年中,普通人感受最多的是政务服务更加贴心、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越来越“振”,越来越“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显著提高。

在包头 好办事

这一年,在包头办事更便捷了。

2023年,包头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大力提升全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水平,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政务服务“网上办”,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共发布政务服务事项4.4万多项。政务服务“掌上办”事项1289项,“蒙速办”APP全市共汇聚特色应用439个,融平台接入便民服务74个。建设“包头政策厨房”专区并上线“蒙速办”APP,近期将涉及个人就业创业、人才政策、企业经营、减税降费、项目申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147条惠企政策全部纳入“包头政策厨房”。

全市84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全面启用电子证照,实现审批系统直接调取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学历证书等证照,积极拓展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应用场景,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单个事项”和“单一场景”,集成为企业和市民视角的“一件事”和“一个场景”。同时推进政务服务领域电子签章应用,将包头市公积金、不动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内蒙古签章服务平台对接,帮助实现政务材料在线签字、盖章和验真,推动简政放权、压缩企业及群众办事时间,让政务服务更方便、更快捷。

今年,包头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企业(市场主体)专席开通,7×24小时全面受理广大企业(市场主体)在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方面的咨询、诉求。

与此同时,包头市人社部门联合包头多家银行推出“社银一体化”服务,将人社业务中的19项高频业务下放至银行网点,老百姓无须再奔波至人社大厅,便可完成日常所需的人社业务办理。

另外,包头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创新深化“不动产+N”服务模式,将不动产登记办理终端延伸至社区、乡镇、银行、法院、企业、公证、中介机构等场所,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其连续推出的“交地即发证”“竣工即发证”“交房即发证”三项改革措施,从供地、验收、交房三个环节实现新建项目不动产权证办理“加速跑”。先后推出的24小时自助服务、非公证继承、二手房抵押过户、智能审核等一系列改革创新服务举措,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在包头 好生活

这一年,在包头生活更有保障了。

民生待遇的提高,首先体现在对困难群体、残疾人家庭的关爱上。2023年,我市实现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七连增。提标后,城镇低保从每人每月840元提高至882元,农村牧区低保从每人每月629元提高至661元,保障水平处于自治区中上游,新的标准从2023年1月起执行。截至目前,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遇困群众3.9万余人。今年以来,市残联启动“6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按照“一户一案”改造要求,全市共完成608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为101户进行了无障碍坡道改造,为75户进行了厨房改造,为217户进行了卫生间改造,安装扶手222户,安装热水器73户,为27户进行了升降灶台、遥控灯、电动窗帘、电动晾衣架、智能门锁等智能化改造。此外,包头市残疾人辅具和就业服务中心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一对一”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我市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免费提供辅具评估适配服务,全年共为1749名残疾人适配各类辅具1759件,适配服务率达到94.4%。

2023年1月起,我市将集中养育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20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200元,增幅为10%;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7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989元,增幅为17%。截至目前,全市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保障了274名孤儿和35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让困境儿童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温暖。

我市还大力加强未保站设立及未保示范站打造,通过定期调度、实地检查、调研督导等多种方式推动未保站的设立。2023年我市共设立未保站85个,覆盖率达到100%,经过站点申报、旗县区自评、评估验收等工作程序,确定16个未保站为示范站。

全市未保站结合辖区未成年人实际,做好困境儿童摸排建档、定期探访、救助帮扶、公益托管等工作。充分链接社会各类资源,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开展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安全自护、监护指导等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形成了“有为少年”“青力相伴益童成长”“未爱护航幸福宝贝”等系列未成年人服务品牌,真正汇聚起了“家门口”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力量。

在包头 好养老

这一年,在包头养老更加舒心了。

为打造“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一体化服务,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共同引导养老机构特色发展,与基层卫生机构达成深度合作,打通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供需通道,做实做细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11月,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与数十家养老机构召开了养老服务领域打造医疗高地工作推进座谈会,就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设施及开通医保报销通道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和辅导。各机构多举措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资源融合发展,在自己的养老机构开办医疗门诊或卫生室并将其纳入医疗联合体管理,提升养老院的医养结合能力,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资源的高效协同,满足老年人养老和医疗康复双重需求。

本着试点先行再普及推广的原则,结合区域位置的优势,确定先行在昆区范围内进行合作,为辖区有需求的养老服务场所提供医疗服务,形成“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养老服务机构医疗设施”的医联体网络,实现双向转诊服务。

为切实提高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能力和老年人幸福感,我市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持续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及其家庭抗风险能力。我市老年人意外伤害险自2018年9月开始投保,截至目前,累计投入保费3660.56万元,共赔付13348人次,赔付金额2875.35万元,人均赔款2154元。

今年以来,通过政府公开采购,确定承保保险机构和承保方式,推动老年人意外伤害险“一站式”办理,切实把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好。

老年人意外险承保客户发生保险事故后,可通过专线电话、微信理赔、线下门店等途径进行咨询、报案、索赔。目前,我市以三家保险公司的网点、人员、设备为依托,进一步扩大了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理赔服务点范围,各地区可交叉办理,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实现了“全市通办”,理赔更为便利。

为更好地服务老年人,提高案件处理速度,对于因意外导致的门诊、急诊等小额医疗,可享受线上理赔服务;对于无法独自出门办理业务、行动不便且无法操作智能手机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保险公司派专人上门收取材料并办理理赔;对于困难群众,专门设立绿色通道,优先派工,记录理赔时效,减轻困难老人的家庭负担。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策划:刘蔚君;记者:赵永峰、李硕、赵永峰、郝楚瑶;摄影记者:李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