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财经视点|产业兴农拓新路系列报道之三 人才引擎 智赋乡村

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3年,一支活力四射的乡村人才队伍在包头乡村的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他们熟悉脚下的土地,用创新精神浇灌家乡热土;他们敢想敢闯敢干,用自己开阔的眼界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村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新农人”带头“尝鲜”新产业。“我相信一句话,‘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反哺家乡,而不是为了摆脱家乡’,这也是我选择读农大的初心。”生于1999年的“新农人”陈浩说。

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陈浩从大学开始关注蚯蚓产业。大学毕业后,陈浩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摸索适宜包头气候的蚯蚓养殖模式,在东河区沙尔沁镇海岱村创新开展“农业废弃物+蚯蚓养殖+果蔬花卉绿色种植”的纯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让年轻的陈浩当起了“老农人”的老师。

陈浩表示:“我将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的蚯蚓养殖技术人才,吸引更多想养殖蚯蚓的人参与进来,进一步发展壮大蚯蚓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互联网时代,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新农人”率先“触网”,通过互联网平台打开农副产品新销路。

在固阳县,2000平方米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助力“新农人”们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扬帆启航。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固阳县建立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分拨中心、农产品上行仓、农村电商服务站,形成了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为本地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网络、社交和资源共享空间,累计孵化电商企业23家。

固阳县的“新农人”赵宁锋通过互联网销售自家工厂生产的牛羊肉产品,“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共享直播间,这里有电商分拨中心、农产品上行仓、农村电商服务站,让我们企业的牛羊肉产品走得更远,2023年我们线上渠道的交易额就能达400多万元。”赵宁锋说。

“新农人”推动农文旅融合。东河区沙尔沁镇莎木佳村的魏家园是土生土长的莎木佳村人,他充分发挥莎木佳村好山好水的天然优势,精心设计、亲手打造了一处乡村露营地——家园农家院,让近在城郊的“诗与远方”成为了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露营地,也让远近闻名的“葡萄村”有了新招牌。

魏家园说:“我还想着继续把直播搞起来,以会员制的模式帮周围村民把他们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让莎木佳村的优质农产品走得更远。”

“新农人”成为致富带头人。日升泰草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利军自2021年开始将生产重心转向孕马血清行业,该合作社配有专职科研人员,拥有专业化马厩、化验室、血清车间、药库等一系列现代化设备。陈利军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将周边农户一起纳入致富版图。陈利军说:“如果一家农户每年养殖两匹马,一年就会增加2到3万元,更好地为农户打开致富路。”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新农人”以对乡村的热爱和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让闪闪发光的奋斗青春在希望的田野竞相奔涌,书写着包头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短评

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呼唤更多的“新农人”。“新农人”不仅是大学毕业生,还是现代化农业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守护者的复合新型人才,是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核心“软实力”。

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也须全面提质新农人发展环境。加强“新农人”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加强“新农人”等职业农民的认定、认证工作,将他们纳入地方人才目录体系,给予经费支持,提升其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新农人”为引领,让更多的“兴农人”在农村牧区的千里沃野大展宏图。

(记者:康璐;张建芳;李楷谨;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