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产业兴农是精准务实之举。我市农业体量虽小,农业农村现代化布局却大。2023年,我市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牧业,以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以“新农人”扎根农村沃野逐梦,为产业兴农拓新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文/图 记者 张建芳 李楷谨 康璐
“你今年试种的玉米密植新技术就挺好,产量提高了两成,化肥用量少,我们明年也想种这个新品种,快给讲讲咋个种法。”在固阳县全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永飞家里,村民们将他团团围住讨教新技术。“农闲”人不闲,村民忙着解锁农业增产增收“新密码”。
包头农业小而精,要想闯出一条新路子,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今年,我市牢牢用好科技这一利器,实施一系列优质高效增粮、绿色高产高效等行动,创建10个千亩示范片,辐射带动20万亩“吨粮田”,推广玉米密植滴灌、一喷多促等技术,带动粮食生产实现面积稳、单产增、总产增“一稳两增”,全年粮食面积322.3万亩,预计产量24亿斤以上,均创历史新高。
守好百姓的“袋子”,充实农民的“钱袋子”,包头农业在科技加持下,打出了高收益的特色牌。
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固阳县把种植莜麦、菜籽、红皮小麦等作为特色,打造出区域公用品牌“41°固阳献”。今年,通过试验筛选出20余个适合固阳县种植的杂粮新品种,推广粮种配套新技术,带动农民科学种田,提升杂粮品质,实现增产增收。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培育发展黄芪、预制菜、马产业等多个特色产业。其中,固阳黄芪成功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50匹蒙古马(生物用马)获得国内首批国际通用马匹护照,10个预制菜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中。
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人勤春来早,处处是“冬忙”。在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包头市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三期农牧民农闲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负责人李旺荣的带领下,村民们忙着在大棚选种育苗,“定盘”明年的种植方向。
既要守好“米袋子”,又要护好“菜篮子”。包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高标准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引导农民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并将智能温控和无土栽培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7月10日,我市新增一家现代化智慧牧场,包头市亨源种畜5000头奶牛智慧牧场竣工投产。至此,我市全年新增3000头奶牛规模牧场2个,新增奶牛存栏3万头。
现代化智慧牧场。
“包头一直是蒙牛、伊利的奶源承载基地,同时也培育了骑士、曲迷、小丽花等本土品牌。目前,全市共有中小规模以上牧场44个,品种以荷斯坦奶牛为主,存栏8万多头。”据市农牧局畜牧科科长王永光介绍,当前,我市畜牧业正全面提质增效,加紧续建、新建3000头以上规模牧场,全力向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迈进。
包头不仅要种好粮,更要守牢从田间到餐桌的第一道防线。今年6月,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通过“双认证”,跻身西部地区重要农畜产品检验检测室之列,为自治区和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从目前分析数据来看,我市农畜产品合格率达99.3%,高于国家98%以上的要求。”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刘鑫欣喜地告诉记者,在农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有力保障下,今年我市有6个农畜产品被纳入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有9个特色农产品被纳入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截止到目前,全市已有50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授权生产企业单位共93家。
■短评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12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一定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包头农业体量虽小布局却大。近年来,我市发挥地区优势,从土地、科技、种源、水、草等方面入手,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
目前,我市已形成北部草原畜牧业、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和南部现代农牧业三大发展带,以及现代农牧业、蔬菜产业两大集聚区和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区、沿黄湿地水产休闲体验区、马铃薯特色杂粮产业核心区和草原生态畜牧业示范区为代表的“三带六区”农牧业发展新格局。预计到202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稳定在305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25亿斤左右,肉类总产量达到25万吨。
如今,我市农牧业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在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上展现新作为,切实提升保障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和边疆安全功能,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包头贡献。
(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