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变“幸福村”,“薄弱村”成“小康村”。近年来,石拐区将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区委统筹、机关配合、乡镇推进、嘎查村落实、党群参与,五力齐发,实现了集体经济连续3年翻番的快速发展,嘎查村的年收入从2019年平均只有10余万元到今年全部突破100万元大关。
区级统筹 凝聚发展合力
石拐区连续三年将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列为区委“书记项目”,区委书记定期在区委常委会上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发展相关事宜,每月到农村牧区开展调研工作。
新曙光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揭牌(资料图)。
全区持续优化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包村机制,围绕乡村振兴布局规划,结合嘎查村实际需要,全覆盖选派由17名包村县级领导、50余个包联机关单位、17名驻村第一书记、20余名乡镇包村干部和嘎查村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将资源和人才引到乡村振兴一线,为集体经济发展和嘎查村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人才进村给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无限活力。石拐区吉忽伦图嘎查第一书记深入挖掘本村紧邻五当召旅游景区的客源优势和位置优势,利用已建成的小二楼和打井沟天然旅游资源,实施乡村文旅项目,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8万人。
建强队伍 因地制宜创业
后营子新村党支部书记石永强围绕当地一民办学校教师、学生接送服务需求,盘活集体资金购买校车,并延伸拓展通勤车服务,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
三岔口嘎查农机具服务项目。
近年来,石拐区以“双好双强”标准不断优化嘎查村“两委”干部队伍,为每个嘎查村至少选配2名全日制大学生。每年拿出30万元组织镇、村干部进行“比武争先”大赛,就集体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观摩评比打分,奖励优胜村、进步村。多次组织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到杭州、山东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推动嘎查干部因地制宜、固本出新,依靠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色资源等优势条件,探索出“飞地”发展、农业服务、政村合作、村企共建等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开洲窑子村萤火虫露营地(资料图)。
各嘎查村各显神通,白菜沟嘎查、爬榆树嘎查和绍卜亥嘎查在养殖园区等地发展肉牛、肉羊“飞地”养殖,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新曙光村、三岔口嘎查、爬榆树嘎查开办农机具合作社,承揽本村和周边植保工程,建设玉米青贮项目等增加村集体收入。马场村与区合作交流中心合作,在办公楼内安装无人售货机。白草沟村、厂汉沟村通过“村企共建”,与辖区企业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建设“亚新商业街”和运输服务公司,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
支部领办 丰富发展路径
“在党支部领办下,我们村今年新成立了两个合作社,种植甜玉米和蔬菜,村集体收入可增加20万元,年底可为入社村民平均分红1200余元。”五当召镇缸房地村村民樊东小神采奕奕地说。
五当沟生猪养殖项目。
石拐区以“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模式,推动党的基层组织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产业发展优势紧密结合,发展壮大一批产业。吉忽伦图嘎查村党支部牵头领办,精心打造“三牛两洋”党建服务品牌,展现集体经济发展新作为。新曙光村党支部领办集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及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新产品技术推广及培训为一体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鸡毛窑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花溪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项目。五当沟村与希望德康高端生猪食品加工合作,不断完善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等现代农业配套,发展“预制菜+冷链配送+物流终端”等新型业态。
在党支部的有效带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努力下,全区已由农业分散经营逐步向“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服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转变,高效、安全、低碳、循环、集成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正在逐步构成,展开了村旺民富的灿烂新篇章。
产业发展 带动村强民富
随着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各嘎查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
白菜沟嘎查肉羊养殖项目。
为全区500余名具备劳动能力的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为800余名脱贫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救助,通过就业带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牧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从集体经济收入中划出部分资金,建立“积分超市”,并举办“资助大学生”“奖励好婆媳”等公益项目,共发放物资奖金120万元,在鼓励村民参与村级工作、塑造文明乡风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投入500万元,在村民居住集中的嘎查村建设老年爱心餐厅和浴室,新建快递驿站、农资农药代买点等功能室127处,让老百姓享受更加便捷、幸福的生活。
村级收入增加也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供了资金来源,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饮水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村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一个个产业强村、旅游旺村、文明新村不断涌现,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石拐区徐徐展开。
(文/图 记者:郭燕;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