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蹄疾步稳 跑出包头马产业高质量答卷

冬日的赛汗塔拉城中草原,白雪皑皑,寒意逼人。每天,数十匹蒙古马抖落轻尘,走出围栏信步园中,让草木凋零的城中草原顿生灵气与活力。

养马、育马、马术竞技、马文化游览……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创建“中国马城”为引领,包头锚定马产业高质量发展“赛道”,以马为媒、立马为业,一条从养马育马、主题赛事,到体育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正在形成,马产业正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包头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动力。

立足本土优势 加快培育现代马产业

在包头蒙骏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育马场,每天清晨5点半,工作人员准时起床,走进马厩喂养纯种蒙古马,开启一天忙碌的繁育改良工作。

9月17日,中国马业协会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为50匹蒙古马颁发了登记护照,并注射电子芯片,这是我国首批拿到国际通用马匹护照的纯种蒙古马。

良种的繁育,在包头蒙骏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勇看来,是包头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他说:“现代马产业要满足市场对专门马品种的需求,需要引进优良的马品种,对本地马开展专门化品种改良,提升马匹专项性能,提高马的经济价值。”

“过去,内蒙古做马产业都是把马血清当原料,销售到浙江或其他地方的企业,经过人家深加工之后,价格就翻了4倍。我们做马产业是以蒙古马为载体,做深加工、做生物制药。”王勇说。

2023年被很多人看作为包头马产业发展的元年,立足资源优势,着眼融合发展,包头市快马加鞭,持续建设全国现代马产业发展核心区、示范区和引领区,有力地促进了马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

作为马产业融合发展区,达茂旗目前马存栏量7.46万匹,县域存栏量居自治区第一。百匹以上规模养殖合作社86个,保种场1个。建有饲草料储备库5处,以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饲料加工厂4处,具备4350万公斤年加工能力,饲草料自给率达到60%。达茂旗马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孕马血清采集场7家,具备年采血马1.1万匹、生产孕马血清原料220吨的能力。马奶生产加工企业2家,具备年产马奶30吨的能力。“包头市被授予‘中国马城’称号后,达茂旗吸引了附近地区不少牧民前来改良马种,马产业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达茂旗农牧局动物检疫及疾病控制中心主任何瑞峰表示。

今年9月,包头市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城”称号,这是对我市马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恰如我市全力发展晶硅光伏、稀土、装备制造等其他产业一样,马产业正在成为包头立足自身基础,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发展的产业之一,这对吸引外地游客,扩大文旅消费,繁荣城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马产品生产制造以及相关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最终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据市体育局产业科科长罗晓宇介绍,未来我市将继续以赛事为切入口,植入文体旅多元业态,统筹全市已有马产业项目,推动赛事场地、主题酒店和马文化博物馆等建设,引燃城市消费新活力,着力打造文体旅深度融合、产城景交相辉映于一体的“中国马城”。

培养人才传承技艺 马文化氛围愈加浓厚

在今年的杭州亚运会上,共有6名钉蹄师为马术赛事保驾护航,2名来自英国,另外4名国内钉蹄师全部来自位于包头的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郭春尧是此次亚运会马术比赛保障团队钉蹄师中的一员,谈及此次亚运会之旅,他说:“我们在亚运会主要负责马匹的钉蹄保障工作,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比如蹄铁松动。能够参与这次亚运会是对我们所学的认可,也是对‘中国马城’的认可,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近年来,我国马产业发展迅速,而马业人才却十分紧缺。包头立足区位优势,把握发展机遇,在全国率先开展马产业人才培养。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畜牧兽医(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正式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以现代马术教学为主的马术类专业,同时也是全国首个集实践和马术(实操)驯养、兽医、管理于一体的教学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在运动马饲养管理、繁殖育种、调教训练、骑乘竞技、兽医服务、赛事组织策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为中国马业人才培养的领跑者之一。十几年来,正是这些层出不穷的人才,为包头乃至全国马产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注入了绵绵不断的活力动力。

“腿部用力,腰身垂直,坐在马鞍的最低处……”伴随着教练的耐心教导,昆都仑区林荫路第七小学操场上的小骑手们穿上装备、坐上马背、手握缰绳,一会儿功夫,他们慢慢熟悉了马背的节奏,在保持平衡与控制马的过程中,体验马术的魅力和乐趣。

2023年,由包头市体育局主办的包头市青少年“马术进校园”活动在我市多所学校持续开展。“马术进校园”活动计划培训中小学生共计1000人次,活动由国家一级运动员和三星级教练员负责授课,分为学校理论讲解培训和马术馆实践体验两部分内容。

在马文化进校园的同时,很多马术俱乐部也渐渐火了起来。在庞迪马术俱乐部,有不少孩子正在这里学习马术。“马对内蒙古有着特殊的意义,对我来说,会骑马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跟马交流可以锻炼我们的胆量,让我们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一名正在学习马术的小学员自豪地说。

浓厚的马文化不仅体现在校园内,更是走出国门,成为包头的一张闪亮新名片。

今年5月,《千城一绝》全国非遗瑰宝故事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与风采。其中,来自达茂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巴音毕力格惊艳亮相。“我做马鞍已经20多年了。”比起传承人,他更愿意别人称呼自己为“鞍匠”。

为了使马鞍制作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手艺得以传承,农牧民能真正获益,2019年巴音毕力格申请成立了呼噜格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帮助更多农牧民增收致富。“牧民加入合作社后不但可以增加家庭收入,还培养了一批手工工艺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巴音毕力格说,做马鞍是他最热爱的事情,也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要将这一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从开店之初,他的马鞍销售一年只有二十几套,到目前一年的销量达到百余套。订单也从最开始的本地销售到现在远销上海、天津等地,知名度正逐步扩大。

文体旅融合 马产业开启叠加发展新局面

今年以来,包头开辟了一条加速奔跑的全新赛道。与马产业紧密相关的体育赛事、休闲骑乘、文化旅游、专业化马产品开发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马术巡游。(资料图) 记者 宫伟恩 摄

“今年包头的活动太多了!每到有大型的体育比赛前后,都会有很多外地游客用车,所以今年的‘活儿’特别多!”包头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兴奋地说。

每一次体育赛事,都是对城市文化和形象最好的宣传。2023年,在举办多场“马拉松”比赛的同时,我市以“体育+”为抓手,配套举办了企业家领跑人峰会、啤酒美食嘉年华、百名画家绘鹿城百景等活动。外地跑友们在感受最美赛道的同时,通过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持续拉动我市衣、食、住、行、游、购、娱等直接消费需求不断提升。随着“包马”打前锋,定位于“中国马城”打造的一系列马术赛事也在包头闪亮登场。依托“双马齐飞”赛事这一“窗口”,包头组织举办了100多场主题赛事,吸引国内外游客8万余人次,推动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52场街头音乐会现场观众累计10万多人次,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达400万+;9场包头“骐骥”城市音乐节现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丰富多彩的文旅娱乐活动也使体育赛事更加亲民、更具时尚性,点燃了城市烟火气。

包头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鸿儒告诉记者:“‘中国马城’的打造将是马产业与文化、旅游、服务、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将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包头文旅集团重点在产业链、产业效益、产业模式上下功夫,探索包头特有产业模式,通过竞赛,吸引赞助,拉动就业、马匹繁育、交易及上下游行业,形成马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观看马主题赛事、欣赏马术表演、住马主题酒店、在马术俱乐部骑行……以创建“中国马城”为引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市民群众参与其中,打卡消费新场景,体验马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这座城市的人气更足、商气更旺。

眼下,马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的脉络不断清晰,马产业在包头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心,继续坚定不移向前走,我们一定能够蹚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引领带动全国的现代马产业发展之路,早日实现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马产业重要城市的奋斗目标,那时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一定是一个更高发展水平、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包头。

(记者:李楷谨;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