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接通,健康的肾脏在新的机体内开始工作,26岁的小李重获新生。这位在2020年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年轻人,在经历了3年一周三次的透析生活后,终于等到了合适的肾源。经过内蒙古包钢医院器官移植团队的努力,恢复了正常人生活。如今,像小李一样的患者,将得到更好地救治。
12月12日,我市打造医疗高地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在第四届内蒙古器官移植草原论坛暨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揭牌仪式包头医学会器官捐献与移植学专科分会学术年会上,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宣布成立,我市建成全自治区唯一拥有肝、肾、小肠与胰腺移植资质的器官移植中心。
今年8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打造医疗高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锚定打造辐射华北西北、全国知名的医疗高地目标,提出推动学科建设实现新进步的工作目标,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2023年建成自治区首个医教研一体的器官移植中心。今年9月 ,经包头市卫健委批复,内蒙古包钢医院正式获批成立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经过几个月的筹备,12月12日,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揭牌成立。
“我们40年来一直在持续做器官移植这个工作,锻炼出了一支比较成熟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在器官捐献方面特别是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专业化方面也作出了一些成就。”
内蒙古包钢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刘致中认为,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在内蒙古包钢医院成立得益于医院器官移植工作方面形成的优势。
据了解,内蒙古包钢医院于1981年就开展了内蒙古地区首例肾移植手术,2004年开展了包头市首例肝脏移植,2007年开展了自治区首例活体肝脏移植,2012年开展了自治区首例心脏死亡捐献肝脏移植,前不久刚刚完成内蒙古地区首例胰肾联合移植,现已累计完成肾脏移植709例、肝脏移植81例、胰肾联合移植1例。在器官捐献方面,2011年医院成为全国第二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单位”,2015年成立了人体器官获取组织,2022年又成立了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科,截至目前完成器官捐献89例,获取大器官251个。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最好的器官移植学科和最好的OPO。”据刘致中介绍,新成立的器官移植中心拥有泌尿肾脏医学部、普通外科和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科(OPO)。其中,泌尿肾脏医学部是国家药物试验基地、中国西部地区肾脏移植联盟理事单位、内蒙古肾脏移植医学中心、内蒙古肾脏移植质控中心。普通外科是国家卫健委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内蒙古肝胆外科研究所,内蒙古卫健委人体器官移植质量与管理控制中心,内蒙古肝脏移植医学中心,内蒙古小肠与胰腺移植中心,内蒙古医疗卫生重点学科。目前,中心设置床位183张,拥有医务人员149人。其中,医师55人,主任医师18人,博士2人,硕士29人。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团队94人。中心制定了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将持续推进以器官移植技术为中心进行器官移植学科体系化建设,深入开展器官移植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加快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步伐,进一步完善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体系建设,确保将器官移植学科打造成自治区重点学科。
“你看,这是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而不是包钢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这充分说明了包头市委、市政府对器官移植工作的重视。”出席当天揭幕仪式的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院长薛武军对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认为这是器官移植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突破。
薛武军告诉记者,中国器官移植工作在全球都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但是与老百姓对器官移植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他引用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目前,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录入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已经超过15万,且数量增长非常快。”他11月份在北京开会的时候,这个数字还是14万,前天(12月10日)在南京开会时,这个数据已经增长至15万。而全国每年的器官移植只有约2万。“按照系统的计算,器官移植差距是1∶7.7,也就是说,每7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能够等到合适的器官。“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差距还会更大。”
“没有器官,移植就不存在。”薛武军表示,之所以有这个差距,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器官捐献数量不够多。比如他所在的医院匹配到2个肾脏,同时有127个AB血型的患者和400个O型血的患者“在盯着”。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唤起民众,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运行机制的突破。他认为,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的成立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有了市委、市政府层面的重视和支持,有了独立的OPO,“这就在政策层面和管理机制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就一定能推动包头器官移植工作取得更大进步,更好地满足包头市人民器官移植的需求。”
(记者:贾慧珍;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