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既是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目标要求,也是主题教育得人心、聚民心的有效保证。全市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为重要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建立民生事项清单,实打实地拿出了一批解决问题的有力举措,在为民服务中切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推动比学赶超,市委主题教育办公室在“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专栏分批亮晒各地区部门单位主题教育“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的做法成效,着力把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解决好、办扎实,切实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为民服务在一线 集智惠农解难题——市科学技术局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项目
在固阳县二社村,科技特派员正在仔细查看黄芪产品、土壤种植等情况,询问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现场讲解中草药种植管理技术,热情解答种植户和企业经营者的各类问题……这是市科技局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正在为固阳黄芪“把脉问诊”。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科技局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把助力农牧民增产增收列入“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民生项目,持续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牧区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中,践行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
指导达茂旗种植大户实施了“马铃薯节水、减肥、减药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经测产达4500公斤/亩,较常规增产12%;指导固阳县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黄芪,经测产,鲜黄芪产量达到1198公斤/亩,刷新了我市鲜黄芪单产纪录;指导固阳县金山镇开展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示范,经测产,产量1289.81公斤/亩(折籽粒含水量14%),创下了我市玉米单产历史最高;指导土右旗美岱召镇实施了甜菜机械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项目,经测产,品种sv1555的产量达5900公斤/亩,较常规增产30%……一个个喜人的数据,也是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
主题教育期间,市科技局累计派出农业科技特派员398人次,服务农牧民4000多人次,这些科技特派员以“农民所需、我们所能”为宗旨,扎进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家畜棚圈,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贡献了科技力量。“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种植黄芪每亩收入9580多元,纯收益达6580多元,较买苗移植种植黄芪平均亩收益增加近40%,太感谢这些科技特派员了。”固阳县大地农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永利说。
郭峰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室主任,他长期为周边的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他已在固阳县6个镇举办讲座8次,从大豆玉米种植技术核心、水肥管理、防虫防病除草、收获等关键环节到更换抗旱品种、调整作物、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变种植习惯等,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欢迎。他是市科技局组织29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一个缩影。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促进农业增效、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市科技局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局长王伟说,“市科技局一直都在不断探索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充分发挥我市科技特派员科技帮扶优势,帮助农牧民解决技术问题,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结合主题教育“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要求,持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不断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提高科技信息化服务效能,拓展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把“科技特派员下乡”变为“常下乡”“长在乡”,竭诚把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百姓身边,为乡村振兴新图景添绘科技“蓝”。
“贷”动就业民生 助力创业梦想——市人社局精准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项目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忠诚践行“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相结合,锚定抓发展、惠民生持续用力,将企业群众关心的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列入“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项目,多措并举筑牢稳就业、保民生底线,取得较好成效。
“创业担保贷款为我的店铺资金周转雪中送炭。”青山区铂视眼镜店的老板穆文骥说。穆文骥是名退役军人,2020年开了这家眼镜店,现在面临店铺改造升级,资金问题成了店铺能否生存的关键。一筹莫展的穆文骥找到了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为她办理了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店铺升级运营已步入正轨,创业担保贷款已成为广大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的助推器。
内蒙古坤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一直以来,业务发展都比较稳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今年公司申请了创业贷款300万元,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和保障。“当创业贷款到账时,我深感这就是一场及时雨,一场拓宽企业发展、提振员工士气的甘霖”,赵永芳感慨道,“多亏就业部门暖心的服务让我顺利贷到了这笔资金,这样,我敢接更多的订单、订更多的原材料、让更多的员工接受技能培训。”
人社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创业担保贷款为企业和个人解难纾困,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坚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方向、找方法、找思路、找遵循,努力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创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积极落实免抵押免担保政策,10万元以下全部实现免除反担保,并将条件欠缺的贷户推送担保公司对接,帮助企业实现融资需求。同时将主题教育与“点对点”入企服务、“面对面”走进社区、“实打实”政策宣讲相结合,免费提供创贷政策解读与答疑咨询,动态服务企业,落实一次告知、一站受理、帮办代办服务,加快受理审核时限,切实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截至目前,共开展创贷政策宣讲12场,“点对点”精准推送政策短信0.3万条。逐步加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定期梳理存量贷户信息,对已扶持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即将到期贷款,提前介入、靠前服务、探索直贷模式,实现能续快续,应贷尽贷,帮助企业接续创业资金链。优化完善了“创业包头”服务云创业贷款信息网络平台,畅通了综柜和网厅申报渠道,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便利。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继续完善创贷政策体系,规范业务标准,构建协同化工作机制,畅通政策发布反馈渠道,提高贷款获得率和政策知晓率,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为全市有需要的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快、更好、更优的创业担保贷款服务,以破难题、办实事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追星消费”让餐饮消费更安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评星定级项目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面树立新时代市场监管系统观念,针对餐饮业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监管困难等问题靶向发力,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评星定级工作纳入“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民生项目,以设立合规星、餐区整洁星、厨房达标星、制作放心星、优秀管理星五星级管理模式为抓手,积极引导餐饮服务单位树立品牌意识,以高质量餐饮服务助力群众满意度实现新提升。
“就餐先看星”,星级越高表明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越高。《包头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评星定级实施方案(试行)》给出了清晰的操作路径。餐饮评星定级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餐饮单位的整体水平,也为消费者选择更加放心的餐饮单位提供了参考。评星定级的结果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要求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企业要将星级评定结果在平台“食品安全档案”中公示。同时,在对餐饮单位开展评星定级中,将消费者意见及日常监管检查结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餐饮单位星级管理实行动态调整,确保评星定级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消费者对餐饮单位评星的认可度和体验感。
一位送孩子去“小饭桌”的家长高兴地说,过去小饭桌办得好不好,家长们很难了解到,现在对“小饭桌”评星,家长们心里有数了,同时,“小饭桌”的经营者也更加上心了。评星定级工作正在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大众消费者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餐饮单位不再是“盲从”和“随波”,而是更加“直观”和“具象”,追“星”消费成为全市餐饮消费的指向标和新动态。
评星定级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餐饮经营者参照《评星定级细则》积极开展自查自改,旗县区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实地交流等方式,让各类餐饮单位对自身星级评定情况有了清楚的认识。“争星进级”成为各类餐饮经营者的共识,主动进行内部整改优化,不断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成为全市餐饮经营者的一致行动。餐饮食品安全评星定级活动提高了餐饮经营单位自律意识、食品安全意识,环境卫生、加工条件和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全市12117家餐饮服务单位已全面完成评星定级,其中五星级餐饮食品安全经营单位161家、四星级1961家、三星级7425家、二星级2101家、一星级469家。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以“餐饮评星定级”为抓手,积极调动餐饮服务单位、行业协会、消费者,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把市场监管部门的“独角戏”变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合唱”,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实际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包头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 鹿城繁华中的一处世外桃源——市林业和草原局黄河湿地国家公园建设项目
冬季的包头黄河湿地刚褪去五彩斑斓的秋色,在冬日暖阳下别有一番风景,目之所及,皆是宁静和开阔。包头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就坐落在这如画的风景里。项目总投资约1.36亿元,占地面积52842平方米,建设有8979平方米的博物馆和3311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综合管网、绿化、道路、景观、园林、停车场等附属设施齐全。公园向北是现代城市的繁华喧嚣,向南则是黄河湿地的辽阔静谧,城市人文与自然生态相交相融,文化公园当之无愧是鹿城繁华中的一处世外桃源,这也是今年市林草局在主题教育中“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的民生项目之一。
项目建设初期,面临着“大跨度、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施工难题,市林草局充分运用有解思维,会同市文旅集团以及各建设方倒排工期、交叉推进、“并联”作业,稀土高新区、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等地区和部门鼎力支持,一方面加快审批手续办理、抓紧完善方案设计,另一方面实施完成项目外网配套、绿化、景观等基础工程,争分夺秒抢时间抓进度。市林草局组织建设方编制《工程施工网格计划》,将总工期及各节点工期进行“庖丁解牛”,总包单位和展陈施工单位充分协同,各作业穿插进行,根据作业面不断调整、增派人力,高峰时作业人员达到600余人,克服了“大跨度、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施工难题,经过3个月的奋战,最终保质保量、按期圆满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在场馆设计上,市林草局和市文旅集团密切配合,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委托对文旅运营有丰富经验的中建设计院,突出文旅业态和后期运营,开展项目方案设计。区别于传统博物馆所展现出来的严肃与厚重感氛围,项目博物馆将“通高空间、大跨度及多异形墙面”融入设计,以极具设计感的外形和浓厚的本土文化底蕴吸引游客参观;在博物馆展陈上,设置七个主题展厅,分别为序厅、史前黄河、千面黄河、人文黄河、治理黄河、生态黄河、未来黄河,以“中华文明的主干在黄河”为布展脉络,以史书编撰体裁“章节体”构建整馆框架,既可让观众分门别类了解黄河,又综合通贯包头黄河的人文历史。同时,展馆以“华夏·黄河·生态文明”为精神内核,强化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链接黄河文化情感认同。
市民张女士在参观后表示:“周末休闲可有了好去处,不光可以放松身心,关键还可以带孩子来了解黄河故事,激发更多的市民参与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事业中来”。
建成后的包头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既是包头黄河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鲜明标志;不仅成为很多市民感受黄河文化魅力、亲河亲水的“打卡地”,还可以刺激消费、促进就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对于保护黄河、弘扬黄河文化、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提升城市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 集众力提升人居环境——市乡村振兴局农村牧区户厕改建项目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乡村振兴局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小事上下功夫,把户厕改建纳入“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重点民生项目,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农村牧区环境、促进乡村文明的重要切口统筹推进。
固阳县兴顺西镇史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兰弟说:“以前,一到阴雨天,我就担心村里的老年人上旱厕滑倒。遇到冬天下雪,冻成‘玻璃路’,上一次厕所提心吊胆,现在好了,上厕所不用出院子,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来说,真是太方便了。”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农村牧区户厕改建工作,坚持以调研开路,制定《包头市2023年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强化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第一时间将中央、自治区“厕所革命”财政奖补资金1202万元,市本级财政户厕改建专项资金420万元,全部拨付到旗县区。班子成员亲自谋划推动,定期召开全市乡村建设行动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调度推进会议,下沉一线督导落实,集中攻坚问题,确保厕所革命责任有人担、任务有落实、质量有保障。
改建前,针对农牧民对新改建的厕所冬天能不能用、改建设备有哪些、改建后期是否需要花钱、冲水式厕所是否方便等疑虑,市乡村振兴局组织动员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网格员等走村入户对改厕好处进行了宣传动员,对相关政策支持、技术支撑进行详细说明,逐步将农牧民的思想认识从“要我改厕”转为“我要改厕”。在户厕问题摸排整改中,发现部分乡镇农牧户对管护政策了解不深,怕费电、费水,无人清掏,改建户厕未能做到全面使用。为此,市乡村振兴局积极谋划研究,指导村干部、网格员等一户一户做动员,发放宣传资料、努力打消疑虑,转变观念,改变习俗。
而今,村民家里新安装的室内卫生间,马桶、洗手池、电热水器一应俱全,史家营子村村民曹果叶自豪地说:“现在生活条件跟城里没两样。”截至11月,我市今年共改建水厕2814户,旱厕1369户,现已全部完工,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下一步,市乡村振兴局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继续在民生实事上用情用力,把“厕所革命”作为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努力补齐环境治理短板,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此项工作落实落细。让群众转变传统落后生活方式,确保“改一户、用一户”,不断增强农村牧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