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帮忙办信用卡、办宽带,之后却陆续收到催缴贷款通知、传票、举证通知、应诉通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8年,谷某经人介绍办理信用卡,办理人员王某直接操作谷某手机,利用其身份信息及人脸识别假意办理信用卡,实则办理了线上贷款。几个月后,谷某的信用卡并未办理成功,却收到多家平台的还款通知,这才发觉自己“被贷款”。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方某身上,2019年方某因办理电信业务与刘某相识,刘某以办理宽带等业务需要为由,骗取方某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及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同时获得方某翼支付账户及密码,并私自绑定方某的银行卡,通过方某名下的翼支付、支付宝、微信、美团等平台贷款,盗取违法财产数万元。数日后,方某收到多家平台的还款通知。
上述两人均因逾期未偿还自身名下贷款被金融机构诉至法院。
九原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诉讼材料后,法官分别对两起案件进行诉前调解,耐心与双方当事人协商沟通,从诉讼风险、证据链条、诉讼成本等方面反复释法析理、分析利弊,告知被告逾期不还贷款所产生的危害以及法律责任,并结合同类型案件判决结果,引导被告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希望在诉前化解矛盾纠纷。在法官的普法式劝解下,两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均达成一致还款计划,签署了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了部分给付义务,矛盾得到了妥善、有效的解决。
【法官提醒】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护个人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U盾、密码等个人信息和设备。若被起诉至法院,应积极应诉,充分举证。如贷款系线下被冒名办理,因银行具有核实贷款人身份的义务,且可以通过签名(指纹)鉴定辨别身份是否被假冒,行为人可在法定期间内提出笔迹(指纹)鉴定申请。尽量不将手机交与他人操作,谨防被假冒身份的情况发生。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郝楚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