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高热、发烧、嗓子疼
许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感冒
然而有一种病
神似感冒,又非感冒
但传染性强,它就是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症状酷似感冒
四岁儿童患上这个传染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良性淋巴细胞增多性传染病,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随后淋巴细胞增多,儿童和青少年容易得。
初次感染EB病毒后,症状轻重不一,少年期常比幼年期重,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婴幼儿可为无症状感染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全年均有发病
人群感染率高
多为幼儿时期感染
受感染者成为终身病毒携带者
该病暂无特效治疗措施,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情重、进展快或有并发症可给予服用抗病毒药治疗。患者在发病期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缓解症状。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原发性EB病毒感染(即初次感染EBV)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末春初多见。我国儿童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6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也可发生如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为什么会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性免疫异常疾病,那什么是EB病毒呢?
EB病毒
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线性双链DNA病毒。
人群中EB病毒感染非常普遍,90%以上的成人感染过EB病毒,并成为终身病毒携带者。病毒大量存在于其唾液腺及唾液中,携带者可持续或间断排毒达数周至数年之久。EB病毒主要经唾液传播,偶可经血传播,儿童多通过被亲吻、与感染者共用餐具等感染,因此也称为“亲吻病”。
初次感染EB病毒后,不同免疫力儿童表现不一,婴幼儿可为无症状感染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但在学龄前或学龄儿童则可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
感染EB病毒后一般潜伏期为2-4周,后可出现如下表现:
发热
90%以上患儿有发热,热型不定,持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
咽扁桃体炎
约半数患儿出现咽痛及咽峡炎,扁桃体充血、肿大,可见灰白色渗出物或假膜形成(易与化脓性扁桃体炎混淆)。
淋巴结肿大
80%-95%的患儿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多在热退后数周消失。
肝脾肿大
约半数患儿有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
眼睑水肿
出现率15%-25%,具有特异性。
皮疹
出现率15%-20%,表现多样,多在病程第4-10天出现,可表现为红斑、荨麻疹、斑丘疹或丘疹等,数日内消失。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共同考虑。
1.临床症状:
至少有3项临床症状,包括
● 发热
● 咽峡炎
● 颈淋巴结肿大
● 肝脏肿大
● 脾脏肿大
● 眼睑水肿
2.外周血检查
①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
②6岁以上儿童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50%或淋巴细胞绝对值>5.0×109/L。
3.免疫学检查
EB病毒抗体检查示存在EB病毒近期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1.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伤明显应卧床休息,并给予护肝降酶治疗。
2.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等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而产生抗病毒作用。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和咽部排泌病毒时间,但并不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抗生素的使用
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菌药物,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
4.糖皮质激素
如发生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重症患儿,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
5.防止脾破裂,应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防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为1~2周,但可有反复,部分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乏力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别者病程迁延达数年之久。
该病病死率为1%~2%,死因为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迅速恶化。
该病主要经口传播,也可见飞沫传播和血液传播。急性期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避免亲吻他人或者与他人共用餐具。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勤洗手,多通风换气。
最后提醒大家
当孩子出现
反复发热、咽扁桃体炎
颈部淋巴结肿大时
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来源:健康中国 上观新闻 红网 长江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