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姑娘提前几天在手机上挂了号,问诊化验按预约的时间到就行,缴费也不用拿票据跑窗口。以前来趟医院得起个大早,各个窗口来回排队,检查完我都得歇两天,现在可省心多了。”74岁的高阿姨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每年都需要到医院复查。以前想到要多个窗口跑,还没到医院就已经开始发愁,如今这些担忧已不是问题。
公立医院是我市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包括高阿姨在内的很多人看病就医的第一选择。为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全过程就医感受,市卫生健康委将开展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专项行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作为打造医疗高地的重要内容,引导各医疗机构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实际不断细化服务内容,积极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最便捷的服务路径。
来到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记者环顾一楼门诊大厅发现,人虽多却并未见排长队的现象。导医细致指导、患者合理分流,一幅秩序井然的画面。包医一附院依托信息化平台简化就诊流程,全院共配备16台医保智能服务终端和9台一站式自助服务机,分布在一楼缴费处和各分诊台旁,患者在诊间即可完成预约挂号、报告查询、自助缴费、医保报销等多项最基础服务。针对慢性病和复诊患者,还可以通过包医一附院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开药、预约检查,同时解锁药品、检查报告邮寄等服务。
“早上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下午就能到包钢医院找专家继续问诊。”据内蒙古包钢医院门诊部副主任王静介绍,内蒙古包钢医院与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五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设备和技术条件方面受限时,基层医生可以通过转诊系统将一些无法确诊及危重的病人转移到包钢医院进行治疗。“基层医生已经帮助患者做了分流,患者到院后就不用盲目去选择科室和医生,免去重新挂号的流程,直接到诊区就诊,更加精准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除了“上转”,对于诊断明确、经过治疗进入恢复期只需定期复查的病人,包钢医院会将患者“下转”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机构进行继续治疗,双向转诊实现了让“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遇到因病情复杂而需辗转多个学科门诊,兜兜转转劳心费力,这该怎么办?
答案是将“患者追着医生跑”传统诊疗模式转变成“专家围着患者坐”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75岁的贺阿姨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多个科室,但始终没有确诊。包医一附院针对贺阿姨的病情,启动了多学科诊疗模式,最终形成诊疗方案。“之前跑了很多地方,能做的检查都做了,现在终于有了希望。”贺阿姨终于安下心来。“对于患者而言,多学科综合门诊可以省时、减少花费、及时获得最佳诊疗方案,同时很大程度上给患者心理安慰,极大地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包医一附院门诊部主任赵虎平说。
在努力让看病流程更简单一些的同时,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包医一附院开设早、晚间门诊,周六日增加专家,以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开设药学门诊,以指导患者用药、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内蒙古包钢医院全面推行“三转”服务理念,使全院上下形成主动服务患者的意识。成立客服中心,全天24小时在线,一年多时间接听患者服务类需求电话57000多个,事事有追踪,件件需落实。不断改善硬件基础设施,医院门诊大厅前重复播报语音提示的小喇叭、清晰的院内指示牌、楼梯间的安全网、无障碍卫生间、随节气更换的中药饮、物品齐全的便民箱等,无一不让人眼前一亮。
医疗服务拼起来,患者就诊就能快起来。患者少了焦急等待,医生多了从容问诊,更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赵虎平表示:“一切流程优化最终都是为保障患者医疗服务安全,节省更多的时间就能为患者医疗提供更加及时全面的保障,将有效的时间用在治疗上,形成良性循环。”
优化服务无止境。下一步,我市将以落实全面打造医疗高地工作任务为抓手,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服务、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制度,让更多百姓踏实有“医”靠。
(见习记者:邓雅鑫;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