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车队队员义务献血
雷锋车队队员志愿帮助残疾人
“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句烙印在中国人心中的话语,距今已有60年历史,在包头市青山区这片充满工业风的土地上,这句话更成为一种信念和行动。
在包头,雷锋不是故事,是个具象的存在。自2007年7月,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雷锋车队)在青山区注册成立后,雷锋车队成为全国第一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出租车车队。16年时间里,印着雷锋头像的出租车穿梭在鹿城的大街小巷,用行驶的车轮将无私的爱播撒,用服务的点点滴滴将文明的星火点燃,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十六年践行承诺
队长马文刚说起车队的成立和发展,总会深情地回忆过去。64岁的他在车队获得北疆楷模称号,接受《焦点访谈》节目和《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眼泪溢出眼眶。他说:“我们是沿着学雷锋的足迹长大的一代人,雷锋同志的‘一滴水’精神,形象地概括了团结友善的具体内涵,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出租车司机,16年前当外地人吐槽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水平时,我就想组建一支雷锋一样的出租车车队,将无私的爱播撒在包头的每个角落。”
16年间,雷锋车队践行着承诺,队员也由最初的60人发展到317人,车辆由原来的几十台增加到200余台,还有很多私家车和志愿者成为车队的“编外队员”。
16年间,雷锋精神深深地植入每一名队员的血脉中,鲜红的党旗始终指引着车队的前进方向。2008年4月,雷锋车队成立了出租车行业第一个党支部,如今,党员由最初的17人增加到48人,还培养了31名入党积极分子。
16年间,雷锋车队队员义务献血290人次;参加“爱心送考”公益活动出动车辆10000余次,免费接送考生上千人;为贫困大学生,汶川、玉树地震灾区爱心捐款累计35万余元;帮助市民寻找走失老人和小孩300多次,返还乘客遗失手机2000余部、笔记本电脑13台、现金24.5万余元;协助巡特警破获十多起大案要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提供线索50多次,配合警方出动车辆500余车次。
温暖的力量凝结成265面熠熠生辉的锦旗,铸就了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六个好”社会组织党组织、“北疆楷模”等诸多荣誉。
“不耽误一次救援”
去年年底,获悉雷锋车队获得“北疆楷模”荣誉称号的第一时间,身体瘫痪的孙洁就摇着轮椅来到车队。连续被帮助了15年,她激动地说:“因为认识了车队的高东花,我的命运改变了。”
知道孙洁多年没出过门,高东花把她抱上车带她出去散心、看风景;偶然得知孙洁生日,高东花带着司机们给她送去了人生中的第一束鲜花、第一个蛋糕;年纪增长,有腰伤的高东花抱不动孙洁了,80后女队友曹晓瑞主动担起照顾孙洁的任务;得知孙洁要去做手术,朱宝华又主动提出送她去机场……捐款信息中,“格桑花”的500元引起了孙洁的注意,打电话询问得知“格桑花”竟是车队最困难的队员顾乐。顾乐的爱人2018年病重期间,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虽然一直外债缠身,但他仍坚持要把爱传递下去。
作为车队队长,出租车就是马文刚的第三个家,因为车队向社会作出“立即救援”承诺,他的车就是“24小时紧急铃声”的值守点。在这方寸间,马文刚带领队员践行着“不漏接一个电话,不耽误一次救援”的诺言。
一个新春佳节,一位走失老人女儿的求助电话,让车队的百余人放下碗筷、告别亲人,直奔城北地区开展“地毯式”寻找;固阳县遭遇水灾,马文刚在群里一声召唤,前来捐助的不仅有雷锋车队的队员,很多市民也满载物资呼啸而来……
16年来,雷锋车队的出租车司机们靠着握指成拳的力量,激荡起鹿城“助行”志愿服务的热潮。
16年来,雷锋车队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用行驶的车轮影响着更多的包头人成为新时代的活雷锋。
今年3月5日的学雷锋日,包头市民敬鑫在昆河湿地救起一对落水的母子后悄然离开。3月7日夜里,当记者找到敬鑫时,他平静地说:“有雷锋车队做榜样,包头人谁遇到都会这么做。”
这就是雷锋精神,这就是雷锋车队的榜样力量。
融媒体记者:赵永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