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2023年包头市“工匠杯”热力运行工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在市热力集团拉开帷幕,吸引了我市各旗县区19家供热企业、47名选手报名参加。
选手全神贯注比赛
选手仔细计算数据
这次大赛是由市总工会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2023年包头市“才聚两都”全域人才岗位实战练兵暨“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的一项。
作为民生领域重点行业项目,本次大赛由包头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包头市燃气供热协会协办。先期,参赛选手们按照预定赛程圆满完成了热力运行工种理论考试的比赛,18日,他们面对难度更大的比赛项目,与同行较量“真本领”,为即将开始的供热季积蓄力量。
是比赛更是实操
安静有序的比赛现场,所有人都紧密关注着循环泵的参数。选手们敲击键盘发出的声音,此时变得格外清晰。
两台分别拥有十个管道的大型设备在比赛现场格外引人注目。“我们准备了两台设备供两名选手同时比赛。这两台设备可以模拟居民小区供热管网,每一根管道代表小区中的每一栋楼。选手们要在有限的18分钟内快速调节流量,保持各个楼栋温度的平衡。”包头市热力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静介绍。
2022年被评为“包头市劳动模范”,从事供热工作22年的张炜眉头紧皱,全神贯注地计算各支线的流量。看似简单的动作,操作起来却并不轻松,比赛要求总流量或每个支线流量理论值误差3%以内才不扣分。
紧张的比赛中,没有选手敢掉以轻心,细密的汗珠时不时顺着他们的额角流下,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他们的工作日常。
比赛结束后,张炜抹了抹头上的汗水说:“很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检验,虽然今天没有发挥好,但我会总结此次参加比赛收获的宝贵经验,以后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实操比赛现场上,选手们个个聚精会神,在供热二次网模拟器上抢时间、拼速度,竞计算、比精准,他们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判断二次网水力失调产生原因,并通过扎实过硬的技术完成精准的调节,在短时间内实现二次网平衡。
“每个调节阀门最多只能调节两次”“每节约一分钟成绩加一分”……看似平静的比赛现场暗流汹涌,各个年龄段的选手都一言不发,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包头市华融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贾晓峰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热力”,此次他作为裁判,也觉得比赛的难度很大。“此次比赛不仅考验选手的技术,更考验他们的心态,从选手们现场的操作来看,大部分选手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此次比赛为参赛职工提供了同台竞技、展示自我的平台,职工参与到比赛当中,掀起了‘学技术、比业务、练本领、提技能’的比武竞赛热潮,对整个供热行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贾晓峰说。
在包头市第二热电厂热力运行调度室负责监控、调整所管辖泵站参数的工作了21年的秦强,神采奕奕地表达了自己对比赛结果的期待:“我平时的工作也接触不到这些设备,所以我赛前认真进行了学习、训练。作为参加比赛的3名女选手之一,我觉得我比男同志们在计算方面更细心。”秦强先计算出理论流量,然后再进行细节调整,全程展现出的镇定自若,让人很难想象她才实际练习了半个月。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市热力集团的选手曹利以总成绩99.1分夺取本届技能竞赛第一名,邢晓飞、张国伟等选手获得前10名。
比武练兵的盛会
张静表示,此次比赛应市总工会的号召,时隔两年再次举办,他们在吸取上一次办赛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比赛场景布置、比赛设备提供等方面均作出改进,依据比赛要求及时调整更新比赛设备。“我们还在室外布置了供热设备的展台,供热协会各个会员单位对自己带来的产品进行参观和介绍。”张静说。
来到室外,各类专业设备让人目不暇接。包头鑫源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张乐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很荣幸受邀来此推广我们热力公司精选出的设备,我也参观了其他公司带来的展品,都是综合性能较强的。这次比赛对于供热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交流平台。”
本次技能比赛坚持理论与实操并重原则,比赛项目设计紧密对标全国供热行业资格标准,内容不仅紧贴当前的绿色节能精细供热实际,更注重供热技术实用性、服务高效性,与选手岗位要求、日常操作密切相关。赛前,各参赛单位有针对性地为选手们组织了集中培训,大赛组委会为参赛选手印制了《2023年包头市供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比赛理论考试习题集》等相关材料。各参赛单位表示,他们将技能培训作为技能大赛的有效延伸,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学,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企业将为职工创造更多学习、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选手们互相交流经验
包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刘燕雄介绍:“本届职工职业技能比赛是我市供热行业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民生行业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而举办的重要赛事,我们通过岗位培养,实战练兵,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供热人才队伍,对于提高全市供热行业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广大热力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提升技术人才能力为核心,广泛搭建平台,营造人人学技能、行行有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我市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融媒体记者:赵永峰;实习生:刘鑫瑶 邢媛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