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剪纸项目在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东河区文化馆“剪华大帐”正式开课,来自自治区各盟市的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这里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学习剪纸技艺,推动“包头剪纸”的进一步发展。
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面对面
认真聆听讲座
“包头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是西口文化的延续,吸收了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具有别样的塞上风情。包头民间剪纸被形象地称为“一部活着的中西部草原文化发展的史书”。2010年,“包头剪纸”成功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艺术品牌。正因如此,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历时1个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将剪纸项目设置在我市开展。
据了解,“包头剪纸”实操研培项目由“包头剪纸”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刘静兰和自治区级传承人孙二林主讲,参加研修项目培训的学员都是来自自治区各盟市的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其间,两位传承人对“包头剪纸”风格、剪纸技法等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详细讲解,让学员们了解“包头剪纸”的历史文化背景、风格特点、剪纸技巧,真正实现口授心传,活态传承。此次剪纸培训班的举办将进一步提高“包头剪纸”传承人、从业者的综合素养和技艺水平,同时扩大“包头剪纸”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对讲好包头故事,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普及将起到积极作用。
刘静兰在自己的工作室认真创作(资料图)
“我接触剪纸技艺已经有几十年时间了,但是没有进行过如此系统的研习。这两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讲授,收获很多,特别是在传统剪纸方面,开阔了眼界。”来自通辽市科左后旗海鲁吐镇的红琴告诉记者,研习过程中,她的传统剪纸作品得到两位老师的肯定与喜爱,这让她更坚定了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方向。
来自包头的剪纸艺术爱好者许丽和同样喜爱剪纸技艺的女儿一同聆听了两位剪纸大师的讲授。“在学习过程中,我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之前我设计的剪纸作品大多是现代风格的,对于一些传统、经典的纹样了解不多,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传统剪纸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创作中,我会尝试把这些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和符号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剪纸技艺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位剪纸项目传承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通过与各个地区传承人的交流学习,才能将剪纸技艺发扬和传承下去。”孙二林在“剪华大帐”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剪纸心得。
融媒体记者:霍晓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