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宝宝”,记者给他带去了饺子。
这是一个关于“网红”流浪汉的故事,本报记者持续关注了他8年之久,见证了他从原来皮肤黝黑、风餐露宿,到现在面色红润、衣食无忧。许多包头人记忆里的“宝宝”,如今过得非常好。近日,记者再次回访,“宝宝”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很多人曾关注过昆区包百地下商城、八一公园附近的流浪红人“宝宝”,他也是80后、90后记忆里的“健力宝”。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流浪50多年,“宝宝”目睹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近几年,本报记者则与读者一起见证了他从流浪汉变成了一个有家、有户口的慈祥老人。
2020年12月,曾经坚持不接受救助的“宝宝”经受着严寒和病痛的折磨,为及时救治,他被送往包头市天宁医院。在医院里得到细心照顾和专业治疗,“宝宝”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之后,随着多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关注,宝宝的户口落实了,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记者2021年初在天宁医院见到他时,“宝宝”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有好转,次年也如愿去往固阳县的养老院生活。
“他在养老院里不是很适应,今年年初,在‘宝宝’的要求下,我们又将他接回了天宁医院。”包头市天宁医院病区主任陈富仁介绍。
采访中,正在走廊里溜达的“宝宝”见到记者便笑了起来,不仅准确说出记者的全名和工作单位,还回忆起记者上次看望他时给他带了烧鸡和牛奶。衣着干净整洁,“宝宝”的行动比起前几年利索了很多,指引着记者到他所在的房间,聊起了家常。
这次,记者给他带了热乎乎的饺子,“宝宝”迫不及待地打开吃了起来。在他流浪的日子里,本报记者、读者们经常给“宝宝”送热饭,年三十给他送饺子和肉丸子等,在他的记忆里,有很多牵挂着他的好心人。
经过治疗,关于家的记忆又清晰了一些,“宝宝”提供了山西省的一些线索并写了下来,字迹十分工整,逻辑思维也清晰了很多。
“他有糖尿病,并发症有些严重,得到有效治疗后,腿部病变已经治愈。因为缺少此前的病历,入院后判断他患有精神障碍,目前仍在积极治疗中。”陈富仁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宝宝”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交流也比较融洽。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照在心上……”“宝宝”唱着歌,感谢所有关心和关注他的爱心人士。
融媒体记者:宋美慧、 董博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