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让文明风尚深耕厚植千万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细胞工程、基层创建品牌,我市文明家庭创建从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十星家庭示范户到三级文明家庭创建,全市各行各业协同推进,“百花盛开”。特别是我市不断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开展了家风家教巡讲、晒家风家貌、晒乡贤文化、文明家庭随手拍等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以及“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等引导城乡群众广泛参与的评选表彰活动,让“家风文化”更加时代化、分众化、生活化,深耕厚植千家万户。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推选全国文明家庭1户、自治区文明家庭24户、包头市文明家庭54户、十星家庭示范户100个。

今年3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表彰自治区第三届文明家庭,我市9户家庭荣获该项荣誉称号。本版选取其中代表进行宣传展示,旨在通过榜样家庭的示范引领,带动全社会崇尚好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新风尚。

李旺荣家庭:乡村振兴新农人 文明和谐带头人

李旺荣在育苗大棚指导农户苗期管理

李旺荣夫妻在包装香瓜

李旺荣家庭是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新胜三村的一个普通家庭。李旺荣和妻子结婚后一直在呼市经营饭馆,那时候听说家乡的瓜卖不出去,夫妻俩便决定返乡承包土地种植和销售香瓜。李旺荣家庭是镇里最早一批成立合作社的农户,作为合作社理事长,他扎根家乡带领乡亲共同增收致富。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员从之前的几十户扩大到如今的480余户。目前,合作社建起日光育苗温室7栋、阳光大棚35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300亩,合作社带动周边种植基地面积发展到11000多亩,辐射周边8个村830户农民,为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30多个、季节性就业岗位100多个。

2022年春天,哈业胡同镇迎来一批台州瓜农,李旺荣和妻子方琴商量后,主动承担起建设500亩的麒麟西瓜试验区;当年8月,碧绿光滑、圆润饱满的麒麟西瓜以每斤2.5元左右的批发价卖到了全国各地,让农民们尝到了甜头,生活更有了奔头。

在李旺荣家庭的带领下,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包头市扶贫龙头专业合作社、内蒙古自治区示范合作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内蒙古自治区十佳科技示范主体,打造了“黑柳子”“哈业广恒”金字招牌;李旺荣也荣获自治区第一批农村牧区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鹿城英才、优秀农村经纪人等称号。(钟静)

刘林栋家庭:“闲不住”的老党员 为社区献余热

刘林栋照顾生病的叶冬早

刘林栋帮助叶冬早整理院落

走进固阳县金山镇南关社区,常常可以看到刘林栋一家积极忙碌的身影。南关社区书记李燕说:“刘林栋在单位是一名党员,在社区就是一面旗帜。”邻居有困难,他们一家都会热心帮助;房前院后的环境卫生,他们也会及时清扫。在他们的带动下,邻里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关系融洽。刘林栋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多做有利于社会和群众的事,每办一件好事,心里总是特别的高兴。”

社区老人叶冬早生活不便、无依无靠,刘林栋一家知道后,在自己本不宽敞的家中腾出一间房让老人免费居住,经常为老人买粮送药,照顾生活起居。一次,叶冬早老人突发心脏病生命垂危,刘林栋连夜将其送到医院抢救,陪伴护理了一个多月。在刘林栋一家细心照料下,老人顺利完成手术,挽回了生命。这样的突发情况不止一次,叶冬早老人每次提到刘林栋夫妇都热泪盈眶,他说:“他们夫妻二人与我非亲非故,却照顾了我16年。刘林栋不仅是一名好党员,更像是我的亲兄弟!”(高敏)

潘宏达家庭:抗疫“夫妻档” 让爱同行

潘宏达驰援湖北武汉救治患者

潘宏达妻子救护病人

在青山区青福镇万郡社区,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同为医务工作者,抗疫期间携手奋战,生动演绎了“抗疫第一线,上阵夫妻兵”的最美画面。

潘宏达是包头市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2020年1月28日,潘宏达作为包头市第四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踏上征程。同样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石馨日,在得知丈夫报名支援湖北后,虽有万般不舍但也能理解丈夫的决定。在湖北抗击疫情的53天里,潘宏达共救治确诊患者156例,其中危重症患者58例,并协助当地医院全力做好各项管控措施、划分隔离病区等工作。在丈夫支援湖北后,妻子石馨日也毅然投身于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夫妻俩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初心。

潘宏达的父亲潘国昌是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一名铁路警察。呼伦贝尔冬天的夜晚,常常是零下20多摄氏度,潘国昌从不懈怠,兢兢业业站好每一班岗,他常说:“当一名铁路警察责任重大,我丝毫不敢有一点松懈。”潘宏达80岁高龄的奶奶李会英是一名老党员,虽然退休在家,但平时仍坚持在社区做义工,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并经常通过社区微信群呼吁街坊邻居互帮互助献爱心。

孙子、爸爸、奶奶,一个家庭三代人都是党员,他们用担当与奉献诠释着三代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嘉煜)

张二玲家庭:残缺的世界里 嫂子就是阳光

张二玲看望在养老院居住的三个小叔子

张二玲照顾三个小叔子的日常生活

今年64岁的张二玲没有念过一天书,但她用40年如一日的深山坚守,给了三个身患聋哑、智力障碍、精神分裂症的小叔子一个温暖的家,诠释了朴实乡村妇女的家庭责任与担当。

43年前,张二玲与同村村民王元海结婚了。她深知,王元海上有重病在身的父母,下有三个智障弟弟,婚后的负担不言而喻,但她没有在乎这些,她认为“人老实本分比什么都强。”

张二玲的公公和婆婆相继去世后,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都落在了她和丈夫身上,她像母亲一样用心照顾三个小叔子。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她带领三个小叔子喂鸡、喂羊、喂猪、种地,辛勤劳作,让他们住上宽敞的暖气房,再也不用冬天挨冻了。

2019年,石拐区政府了解到张二玲孝老爱亲的事迹后,为了减轻她的家庭负担,将她的三个小叔子全部接到了石拐区祥和养老院生活。离别时,张二玲落泪了,那不是脱离苦海的喜极而泣,而是对三个小叔子的依依不舍。每逢过年过节,张二玲都会把三个小叔子接回家里,给他们做顿好吃的,和他们聊聊天。三个小叔子换季和过年的衣服,她都会提前准备好,时时刻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父母的影响下,张二玲的三个子女对叔叔们也照顾有加,经常带着吃喝去养老院探望。叔叔们需要去医院看病时,三个孩子轮流跑前跑后、陪床服侍,从无半句怨言。

张二玲夫妇还是热心肠,虽然家庭不富裕,但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哪家有什么事他们都会伸出手来帮一把。由于常年劳累,张二玲手指、腿、腰上的骨头都已变形,左侧头颅血管囊肿;丈夫王元海则患有高血压,心脏上放置了三根支架。两人都需要常年服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们依然乐于奉献,心中始终充满爱与希望。

(文/牛勇霞;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