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东河区杨圪塄街道:石榴结籽心连心 奏响发展同心曲

“我的家在新北梁,楼房高耸街宽广;绿树环绕风景美,人间天堂好地方。”随着音乐响起,由几十位家住东河区杨圪塄街道的老人组成的合唱团齐声歌唱《北梁人永远跟着党》。

合唱团由各个民族的老人组成,队员李清明告诉记者:“唱歌和跳舞是我们几个人退休后的爱好,过去要走到很远的广场排练,现在搬进新楼房,在家门口就有文体活动中心,终于盼来好日子。”

老北梁是当时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城市棚户区,共有12.4万人,其中包括1.2万失业人员和3万低保人员,人均居住面积不到15平方米。为了改善各族群众的生活状况,2013年北梁实施了规模浩大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将这里的居民全部从房屋老旧拥挤、环境脏乱无序、市政基础设施匮乏的北梁棚户区,妥善安置到现在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社区,也就是现在的杨圪塄街道。

如今的新北梁,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拉近的不仅仅是空间距离,更是各民族间“心与心的距离”;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不仅仅是方便各族群众出行,更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康庄大道。

在这里,传颂着各民族亲如兄弟姐妹、相互包容、团结和睦、共谋发展的动人诗篇。他们肝胆相照、休戚与共,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似锦繁花尽情绽放。

幸福来之不易。多年来,杨圪塄街道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核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成立以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双挂帅”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大力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凝聚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

“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应当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杨圪塄街道银匠窑公园,社区工作人员正向来往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对《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内容进行宣传讲解。

与此同时,在满都呼社区民族手工艺培训基地,一位蒙古族老师拿着皮雕,向学员们讲解着蒙古族皮艺的历史渊源和工艺流程:“蒙古族皮艺源于草原,题材一般都是大草原、蒙古马精髓的一些文化符号及牧民生活场景,皮艺制作需要经过描绘、雕刻、着色、层染等几十道工艺,纯手工制作完成。”

这些,仅仅是杨圪塄街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团结守望的一个缩影。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杨圪塄街道还坚持以宣传“破题”,利用LED大屏滚动播放民族团结标语,在微信公众号“魅力新北梁”和美篇等新媒体开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发布及转发民族政策法规,在各社区打造民族文化展示厅、民族手工艺培训基地、图书室等各类功能场所,为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提供平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走进东脑包社区妇女创业园,各族群众合伙创业、相互帮助,社区还经常性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将招聘信息刊登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滚动屏上,随时为各族群众提供岗位信息,进一步增加收入,提升群众幸福感。

居民杨力军夫妇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们夫妻俩患有疾病,只能靠低保度日,过去经常遇到揭不开锅的问题,现在我在创业园从事羊绒围巾剪毛工作,妻子也在编织丝网花岗位上工作,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杨力军高兴地说。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是杨圪塄街道各族群众齐声高唱的团结乐章。尽心竭力,人民至上,是杨圪塄街道全体干部始终坚守的使命担当。

嘉园社区爱心康养餐厅、鑫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安居社区草原书屋……如今的杨圪塄街道,服务功能完善多样,民族团结籽籽同心,居民生活平安幸福,一个共建共享的“互嵌式”环境正在建成,记录着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动人故事。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梁晶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