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首个单晶硅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即将在包轻院投入使用
校企合作育人双赢可期
新能源企业“用工难”迎刃而解 建设“绿色硅都”有了长效人才支撑
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教室,暖洋洋的让人昏昏欲睡。杨飞宇埋头翻阅着课程笔记,一点偷闲的想法都没有。
杨飞宇是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包轻院)自动化系“弘元新材料”订单班的学生。再过20多天,由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元新材料)与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的“弘元学院”实训基地将投入使用。杨飞宇将进入该实训基地,开始自己下一阶段的实操学习,为成为弘元新材料的一员做好准备。
此前两年的时间里,杨飞宇已经在自动化系进行了通识课程的学习,也接受了弘元新材料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相关教育,只待“真刀实枪”熟悉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就可以进入企业直接上岗,一毕业就实现就业,并拿到6000元起步薪酬。想到这些,他兴奋起来。
与杨飞宇一样兴奋的,还有包轻院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办公室主任、自动化系党总支书记张云龙。“这是全自治区首个单晶硅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只要通过了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方评估就能够投入使用,为我们包头的光伏企业、为把包头打造成为‘绿色硅都’培养更多人才了。”他说。
“人才”,是校企双方当初能够“一拍即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关键因素。
2019年,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迫切需要大量一线操作岗位特别是自动化、数控、电气工程等专业的人才。适逢市委、市政府派出干部前往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开展帮扶和服务工作。经当时驻企联络员牵线搭桥,弘元新材料与包轻院自动化系“一见倾心”,迅速达成了建立“弘元订单班”的意向。
乘着包头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弘元新材料一路做大做强,产能迅速扩张,人才用工需求进一步凸显出来。弘元新材料人力资源部经理兼工会主席高嘉彬告诉记者,“几年时间里,我们的单晶炉从800多台增加到2400台,切片厂区从1个扩大到4个,用工需求量成倍增长,当初的几个订单班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了。”于是双方经过深入沟通,当初的订单班合作升级为全方位合作——共同建设“弘元学院”实训基地,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与自动化系的合作扩展到能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和汽车服务系。
2022年3月份,“弘元学院”开工建设,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于当年年底建成。在包轻院西南侧,记者走进了这个占地1000平方米、由校企双方各投入1000万元共同建设的“弘元学院”实训基地。三座单晶炉直通屋顶,数控多晶硅金刚线高速截断机、数控工作台单晶硅金刚线剖方机、数控磨面倒角滚圆一体机以及数控金刚线切片机四台大型设备一线排开,宛如走进了生产车间。
“这些设备都是目前企业生产中实际使用的设备。”张云龙向记者介绍,实训基地的全部设备都是在弘元新材料技术人员指导下安装完成的,对应了企业拉晶、截断、剖方、倒角、切片五大生产作业环节,能够实现单晶生产全链条作业实训。
与这些设备一起进驻到实训基地的,还有来自弘元新材料的多位讲师。高嘉彬便是其中一位。他主要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指导。“我们会安排设备类的技术人员负责给学生讲解设备的维修原理、制造原理和运行原理,安排动力学工程师进行水电气知识方面的培训,安排品质工程师讲解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等等。”高嘉彬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有8到10位讲师参与到现有订单班的教学工作中,未来还将针对新开设的班级增加师资力量。
“弘元学院”新增了多少班级呢?据高嘉彬介绍,2020年,公司与包轻院自动化系首次合作便开设了4个“弘元订单班”,招收学生约120人,这些学生将于今年9月份毕业正式进入企业工作。2021年,自动化系“弘元订单班”扩大到6个。2022年,“弘元订单班”变成了10个,其中自动化系5个,能源工程系和汽车服务系各2个,信息工程系1个。按照双方约定,今后10年每年都将开设10个“弘元订单班”,定向培养技术人员300名到500名。
每年10个订单班、300到500名学生,这将是对招生工作的巨大考验,如何做到?包轻院的做法是,全力打造“校企协同、中高一体、育用贯通”的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这里的‘中’指的是中职院校,‘高’指的是‘高职院校’。”张云龙向记者解释道。在张云龙的中高企一体化订单班协同培养计划表中,“弘元订单班”不仅开设在包轻院,在与包轻院达成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合作的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固阳职教中心、准格尔旗职业高中、赤峰元宝山职业中学等中职院校中也有开设。“我们以‘3+3’或者‘3+2’贯通培养的形式,让有意进入弘元新材料的孩子在中职院校学习3年,再到包轻院学习2年或者3年,最后进入企业工作,这样就可以保证学院后续生源、企业后续用工不断档”。
目前,在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包轻院已经与18所区内中职院校形成了贯通培养、合作育人的良好局面。张云龙表示,下一步,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大区外中职院校走访对接力度,持续扩大包轻院中高企一体化的“朋友圈”。
当然,在包轻院中高企一体化的“朋友圈”里,企业也是必不可少的“朋友”。张云龙告诉记者,最近,学院已经与从事高纯多晶硅、半导体级多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合作开设大全新能源订单班,建立大全多晶硅实训基地。未来两年,学校还将瞄准光伏产业上游和下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够为包头的光伏产业提供全产业链人才服务”。
■短评
把服务送到企业最需处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缔结的这一桩“良缘”,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又提升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更为正在全力打造“绿色硅都”的包头匹配到了最急需的人才,可谓是高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优秀范例。
企业最需要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仔细探究这场双向奔赴,从校企双方的“初相识”,到“渐相知”,再到“终相伴”,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理念贯穿始终。草创阶段企业需要人手,学校迅速启动了“订单班”教学;快速扩张阶段企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学校积极调动各个二级学院资源丰富“订单班”构成;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稳定的员工来源,学校便探索建立了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确保生源稳定,真正把服务送到了企业的心坎上、最需处。
我们各级各部门都应该向包轻院学习,学习这种主动服务的意识,学习这种心系企业的情怀,学习这种为了解决企业需求敢于突破、善闯新路的担当,真正把企业当成“心上人”、把企业的事儿当成“心头事”,把解决企业需求落实在实际行动、落实在“抓实”“干成”上,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全力谋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