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微光成炬 温暖一座城——志愿服务的“包头剪影”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批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的建设者,在支援“包头工业基地建设”的号召下,用智慧、青春和热血,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崛起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书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历经六十多年传承播撒,几代包头人因“志”而行,因“愿”而动,聚光成芒,温暖全城。如今,“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融入了每一个包头人的日常生活中,织就一幅文明和谐的城市新画卷。又是一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我市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创新和完善志愿服务精神内涵、载体内容,促进志愿服务与爱国主义教育、社区建设与服务、公益事业等工作相互融合,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关键词:一束温暖的光

“道路常有沟坎,航线时起波澜。互帮互助真情在,何惧风雨雷电。”

市交通管理支队机动勤务大队雷锋班成员走进养老院开展敬老助老志愿服务

市交通管理支队机动勤务大队雷锋班:

星火传承点亮百姓安全明灯

六年、93人,从理论宣讲到扶贫帮困、助学支教,从文明交通、环境保护再到智慧助老,市交通管理支队机动勤务大队雷锋班星火相传,用行动践行着“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青春誓言。

熟悉雷锋班的人都说,从雷锋班2017年3月5日正式成立的那天起,他们就把雷锋精神熔铸在日常每一个工作场景、每一个生活细节。

六年间,暴风雨中,雷锋班女警合力将被雷电劈倒的大树移至路边;大雨过后,瘦弱的执勤女警连背两位老人通过深水路口;暴雪肆虐下,执勤民警记不清楚推走了多少辆打滑的汽车,为群众处理车胎爆裂、油箱空置熄火等各类紧急情况……

六年间,他们用自筹资金设立的雷锋班基金长期帮扶6名贫困儿童、1名孤寡老人,帮扶2名患病儿童至小学毕业,救助困难群众2000余次,护送走失老人、儿童归家70余人次,护送患者、救助危难群众百余次。

六年间,他们还定期参与“拔除蒿草,预防过敏”行动,走进社区、公园、广场等场所参与清洁家园、文明城市创建共建活动。他们还化身“护校安园使者”,上下学高峰时段疏导校园周边接送孩子车辆、人流,规范临时售货摊点,防范意外事件,预防伤害学生的犯罪事件,为校园施划绿色安全带、设置安全岛……中考、高考期间,成立应急摩托车队,设立“考生应急助力点”,以最快速度解决忘带身份证、准考证和走错考点等考生问题,并准备防暑消暑用品、零钱硬币、应急文具和应急医护用品,避免误考情况的发生,畅通了万千考生的求学之路。

表扬信110余封、锦旗150余面,是包头市民对他们的认可和信任。但他们却说“学雷锋,见行动”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精神,就像蜡烛一样,从头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包五中雷锋班:

33年坚守承诺 传承雷锋“校魂”

包五中雷锋班:

传承33年的校魂

对一所学校而言,办雷锋班有何意义和价值?包头市第五中学给出的答案是:一份平凡的爱心,从师生自发起始,到学校有意培育,再到延续22届学生、33年传承和坚守,变成了一种让师生骄傲的标志。一种育德树人的校魂,一种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精神,这不但有助于学校发展,更符合教育的根本所在。

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包五中任教的张惠英老师,因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孤身一人在黑暗中生活。张老师的不幸引起了当时校领导的关注和全体师生的牵挂,从此便开始自发照顾张老师的生活。1990年3月5日,包五中决定成立雷锋班,当时158班的师生们成为第一届雷锋班成员。课余时间、节假日,他们到张老师家中清扫卫生、做家务,帮助购买生活用品。天气好时带着她去公园散步,为她读书、读报,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雷锋班的接力棒每隔两年交接一次,迄今已有22届同学成为雷锋班的一员。30多年来,变换的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不变的是包五中的师生们对张惠英老师无私的关心与呵护。因为传承和记忆,最初几届的雷锋班学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依然没有忘记张老师,还经常去看望她。

2015年3月10日,时任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并为第十五届雷锋班授牌。30多年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五中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先后进社区服务300余次,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达30余万元。助人为乐、扶危济贫、善心相助,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通过点滴小事渗透到了学生的心中。

如今,在最初一个雷锋班的基础上,包五中又以“班班争创雷锋班”的形式将全校24个班级全部引导成为雷锋班级,并将学雷锋教育渗透贯穿到学科教育、德育工作、家校社协同育人全过程,依托“包五中雷锋课程体系”,着力把学生培育成“像一颗钉敏于求知,像一滴水善于凝聚,像一块砖敢于担当,像一团火乐于奉献,像一片叶懂得回馈”的新时代好少年。

关键词:一份炽热的情

“这是我的心愿,让每朵花开烂漫。这是我的祈盼,让每个生命扬起风帆。”

“昆小青”志愿者联合包医一附院开展助力疫苗接种专项志愿服务

“昆小青”志愿服务:

用雷锋精神滋养青春担当

努力地靠近光、成为光、发散光,点燃生命中最绚丽的“烛火”,是昆区团委500余名“昆小青”志愿服务者平凡但闪亮、渺小而深刻、细微却动人,不断成长并成为一名名“追光者”的生动实践。

2021年2月,昆区团委在15个街镇分别选取1-2个嘎查村(社区)率先成立20个青年志愿服务试点,同步成立了“昆小青”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成立以来,志愿者的身影遍布文化教育、服务民生、社会治理、卫生健康等各个角落。为丰富项目服务内容,2022年创新推出“志愿律师进社区”品牌项目,为20个青年志愿服务点选派“律师志愿者”,定期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讲座等服务。

此外,昆区团委推出“昆小青”线上课堂,定期邀请法律、学校、机关等各领域优秀青年针对青年婚恋交友、心理健康、权益维护、就业创业等热点问题进行线上讲授,并联合教育局推广学习。期间累计播出38期,观看人数达到14万人次以上。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扛牢为党育人的政治责任,“昆小青”志愿服务项目选拔了16名优秀青年组建“昆小青”宣讲团,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走进各行业领域青少年中开展宣讲,着力打通青年理论武装工作“最后一公里”。目前累计开展宣讲30余次,宣讲受众2000余人次。

东河区“上门眊眊您”志愿服务项目:

让高龄空巢老人的幸福一直延续

东河区“上门眊眊您”关爱高龄空巢老人志愿者上门陪伴高龄老人

一次在回家路上帮助老人拎几颗小土豆的经历,让东河义工负责人马晓琳萌生了要为高龄空巢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的想法。从此,“上门眊眊您”关爱高龄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在东河区深深扎根。

为了把这项志愿服务真正做好、做长久,东河义工成立了6支“眊眊您”志愿服务小分队,按照就近服务、不间断探访的服务方式,随时对东河区高龄老人开展生活照料、心理关怀、健康保健、“一卡通”应急救助、法律援助服务、文艺联欢等系列志愿服务。疫情期间,东河区北梁新区许多高龄空巢老人因腿脚不便面临诸多生活问题,东河义工联合8家企事业爱心单位有针对性地帮助老人理发、剪指甲、打扫卫生、购买生活必需品、上门做核酸等。2022年,“上门眊眊您”关爱高龄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达千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3场,自发捐赠慰问物资3万余元,服务高龄空巢老人20余户、养老院老人百余人,赢得了孤寡老人及周边群众的广泛赞誉。

关键词:一颗火热的心

“不想动地感天,不图美名流传。只愿付出自我,默默无闻奉献。”

稀土高新区盛唐路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开展“百姓说事点”宣传

稀土高新区“百姓说事点”:

一呼百应“娘家人” 志愿服务暖人心

稀土高新区盛唐路社区是一个老旧散小区较为集中的社区。一直以来,辖区内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圈占公共用地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小区环境卫生,还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小区居民对此反映强烈。如何把这一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社区居民们想到了社区里的“百姓说事点”,立刻联系了党员志愿服务网格信息员,没想到问题很快得到整改解决,累计拆除圈占公共用地共计185处、清理乱堆乱放共计1997处,小区恢复了整洁有序的环境秩序。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通过延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末梢”,探索搭建“党委+网格化管理+党员志愿者”新服务模式下的“百姓说事点”人民调解志愿服务,让群众把问题“晒”在阳光下、把心结“摊”在桌面上,在家门口就能解开“心疙瘩”。

李西芬大爷是“说事点”的志愿者,也是一名有着59年志愿服务经历的“老雷锋”。热心的他在生活中更是一个有心人。一次,有位居民向他反映,小区内的小广场喷泉池要进行改造,个别居民认为喷泉池填平后会影响房价,极力反对改造,导致改造无法施工。李大爷立刻将问题反馈到社区,社区委派他对小广场周边楼栋居民进行民意调查。半个多月里,他每天上下楼三十多次了解民意,最终经社区多方协调,小广场顺利完成改造工作,成为居民饭后遛弯儿、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自“百姓说事点”志愿服务项目设立以来,稀土高新区合并了共性问题,累计收集社情民意359件、调处各类纠纷120件、答复政策咨询148件、协调改善社区基础设施51件、开展惠民利民项目40件。

(相关地区文明办供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