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途径,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12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本届论坛主题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理念与实践”,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
中国式现代化: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
论坛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坚持自己的理念、价值和基本制度基础上,吸纳其他国家和地区创造的人类文明共同成果,领导人民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科学概括与总结。”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表示,实现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正为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积极探索本国现代化发展路径。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从四个角度分析走好现代化道路的经验与启示:一是应有坚强的领导力量,二是立足本国国情,三是满足最大多数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四是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是多样且独特的,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应立足国情,寻求一条适合其文化底蕴与基本国情的道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以深圳为例,详尽分析了如何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重要关系,并由此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
结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浙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开启多维度探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地区以及人与人之间发展、收入等方面的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指出,浙北与浙南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上存在鲜明差异,如何实现省域内均衡发展值得总结与关注。
现代化之路,如何走得对、行得通
如何找到一条合适的现代化道路?曲青山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各国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彼此互学互鉴、共谋发展,不断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发表观点。他认为,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合作效能,挖掘国家要素禀赋中所呈现的比较优势,“把自身能做好的内容做大做强”。
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馆长崔友平认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促进农村经济显著发展,满足全体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龚维斌介绍:实施精准扶贫方略、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强化贫困地区生态修复力度等方式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典型经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李文堂强调,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式现代化,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拓新路径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明孕育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谢春涛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拓新路径,为寻求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方案、注入了新理念。
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主席、巴林公共行政学院院长拉伊德·本沙姆斯表示,中国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破解复杂难题提供了重要方案。“我们需要直面挑战、未雨绸缪,完善国家治理机制、制定科学的公共政策,推动创新性变革、打造开放治理新格局。”
在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贸易和工业部前国务部长特卡·恩特哈布看来,中国式现代化为一些非洲国家提供了发展启示:一是在强有力的党中央领导下,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动员与统筹;二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三是完善公共基础建设,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四是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现代化发展之路更具独特性。
“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当下,发展中国家需要畅通合作机制、增进有效沟通,促进国内发展与区域繁荣,为实现现代化注入动力。”老挝国家政治行政学院行政学部副主任苏帕瓦迪·腊康赛说。
不少专家表示,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唯有合适的才是有效的。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借鉴经验、利用后发优势,自主选择一条立足本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来源:光明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