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美岱召的历史,必须要提到两个人:阿拉坦汗和三娘子。
明朝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阿拉坦汗在今天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南麓建板升(城),城内建七重宫殿,有朝殿和寝殿。这个城是不规则的方城,面积约4万平方米。城内有庙,城庙一体,庙取名灵觉寺,清代改寿灵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西藏活佛麦达里到灵觉寺传教后,时人俗称灵觉寺为美岱召,“美岱”谐音“迈达里”。
美岱召景区全景
1567年,年近60岁的阿拉坦汗迎娶了年仅17岁的钟金,后者被称为阿拉坦汗的第三位哈屯(夫人),时人呼三娘子。在阿拉坦汗的宠爱和信任之下,三娘子率领着1万部众行军打仗,一直伴随在阿拉坦汗身边。长年的军旅经历和政治参与,令三娘子逐渐成为影响蒙古右翼的重要人物,阿拉坦汗晚年的许多决策,都有三娘子的影响,美岱召也因为二人的传奇故事而声名远播。
内蒙古城镇化的开端
北魏时期,土默川又叫敕勒川,《敕勒歌》描述了敕勒川的优美风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明朝中期,蒙古土默特部迁徙游牧至大青山南麓的敕勒川后,将这里改称土默川。据考古发现,美岱召周边的美岱召村境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村境内有新石器遗址两处。从殷商到战国前,先后有土方、鬼方、戎狄、林胡、娄烦等少数民族活动。
“板升”是土默川草原上最早出现的城堡,以后发展成为“城堡宫室”,“大板升”就是大城堡宫室,如美岱召。阿拉坦汗之所以开始在土默川上建造“板升”,主要是为了安置战中的俘虏以及被掳掠的汉人。有专家提出,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建成之前,美岱召一直是大明金国的政治中心。直至1581年归化城建成后,大明金国的政治中心才逐渐东移。可以说,美岱召开启了内蒙古城镇化历史。
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阿拉坦汗向明朝提出了封贡互市的请求。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封阿拉坦汗为顺义王,议定了通贡互市条款,并在大同、宣府、延绥、宁夏、甘肃等地开设马市11处。
封贡互市不仅为明、蒙双边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也令蒙古右翼(今内蒙古中西部)逐渐繁荣。自封贡互市以后,阿拉坦汗加强了蒙古右翼与明朝的联系,在土默川草原开垦耕地,发展农业生产,引进农业技术。当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除了被掳掠的汉人、俘虏外,还有逃亡到草原的汉地贫苦农民,由此开启了最早的“走西口”移民潮。据明史料记载,土默川当时的汉人有10余万人。而持续数百年的“走西口”移民潮,则促进了汉族和蒙古族融合,促进了河套、土默川的农业发展,把内蒙古西部游牧经济变为农牧业经济,把当地牧民游牧迁徙变为盖房定居的村落化生活。农牧业经济和村落化生活,深刻地影响了内蒙古以后的发展格局,改变了中国北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历史发展的走向。
城寺合一的独特布局
作为大明金国“都城”,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皇城”,同时又是喇嘛教传入草原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藏传佛教圣地,美岱召是一座“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上均有一定价值。
作为土右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又具特色的景区之一,美岱召是内蒙古自治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城堡式古建筑群,重要藏传佛教建筑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晋升为“4A级旅游景区”。
美岱召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墙,敦厚结实,可以抵御军队的炮弹和骑兵的突袭。美岱召的整个城池略呈长方形,墙高约4米,周长681米,四角筑有墩台,上有角楼。南墙正中开设城门,并建有城楼,城门上嵌有明代扩建寺庙时刻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供奉佛像的殿堂就在城内,山门石刻匾额上题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之句,落款为“大明金国”,颇为特别。这其中,“大明”意指归顺明朝,“金”表示阿拉坦汗属黄金家族,表示阿拉坦汗接受明朝封赐,同时保留自己国号。
美岱召内分布有10个单体建筑,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有泰和门、大雄宝殿和琉璃殿。琉璃殿前左右两厢有观音殿和罗汉堂,称两廊庙。中轴线西侧有乃琼庙、佛爷府、西万佛殿、八角庙,东侧有太后庙、达赖庙。除两廊庙和佛爷府为清代建筑外,其余均为明代建筑。美岱召的建筑仿中原汉式,融合蒙藏风格而建,反映了蒙、藏、汉等民族文化在这里共存共荣的历史,是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美岱召的古建筑历史感十足
仰望美岱召后的阴山,半腰上有一座险峻的山峰,上面高高地耸立着一座醒目的白塔。那座山峰叫宝丰山,据说白塔里祭有阿拉坦汗的骨灰。
一座壁画艺术博物馆
美岱召内有大量的壁画。其中大雄宝殿内的墙壁上,绘制于明代的1650平方米壁画生动逼真,从佛本生图,到大成就者,再到诸佛、菩萨、罗汉、佛母、度母、护法诸神、财神、曼陀罗、佛寺建筑以及蒙古供养人像,其绘制之精美、时间之久远、保存之完好、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也令这里拥有了“壁画艺术博物馆”的美誉。
美岱召博物馆馆藏壁画
当然,诸多壁画中最为重要的是西壁绘阿拉坦汗家族礼佛组图,中心醒目位置上的一位尊贵的老妇人,即阿拉坦汗第三妻忠顺夫人三娘子,她面容红润,弯眉细目,朱唇小口,面目慈善,头戴红色皮沿顶帽,外着黄色皮领对襟大袍,耳坠大环,脖子上挂红色珊瑚项链,左手托着本巴瓶,拇指上挂着乌木数珠,结跏趺坐在铺有红毯的木几上,显得雍容华贵。三娘子左侧一位尊贵男人,头戴大沿顶帽,帽顶嵌红宝石,穿浅蓝色皮领长袍,蓄络腮胡,手持数珠,侧身趺坐墩台。据考证,此人是阿拉坦汗的嫡孙第三代顺义王扯力克。在三娘子与扯力克之间有一位双目炯炯,颏下留有一绺小胡的男性老者,头戴武士盔、身着铠甲、手握长矛、脚蹬武士靴,形象威严,神情勇武,这就是被神化的阿拉坦汗。整组壁画画幅巨大,所含历史信息较多,均是明、清时期原作,弥足珍贵。从壁画可以看出,智勇兼备、才貌超群的三娘子,秉承着坚持与中原友好往来的主张,对维系土默特部与明朝近半个世纪和睦相处的安定局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美岱召壁画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为了对其进行保护,国家文物局投资了2300万元对城墙各段和殿内彩绘进行了维修。
大青山之下的革命据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美岱召曾是乌兰夫、王若飞、李井泉、姚喆、王经雨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也是萨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在美岱召内东侧就是开展革命斗争活动旧址,院落内还存有乌兰夫同志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所使用过的行李及锅灶等遗物,西侧是萨县抗日游击队纪念址。
大青山之下,至今保存完好的美岱召向世人展示着这一地区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是体现信仰与传承,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如今,经过土右旗政府的整体规划和开发,美岱召景区建设了占地6万平方米的广场和博物馆。
对于普通人来说,欲破解沉稳于阴山之下美岱召的更多秘密,就必须到位于美岱召前广场的美岱召博物馆走上一趟,这里陈列了你想知道的关于它的一切。美岱召博物馆2009年9月开馆,其建筑风格犹如一朵盛开的金色曼陀罗花。馆内含萨满信仰、板升家园、佛降九峰、壁画珍宝四个单元。拥有藏品528件,其中珍贵文物120件。
自2009年起,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被定为三娘子旅游文化节。节日期间,不仅有传统庙会,当地还举办二人台、山曲等地方小戏表演。时至今日,美岱召在发展旅游文化过程中,不仅体现出了其多元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历史,更将其周边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开发,有效地塑造了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促进了敕勒川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融媒体记者:王璐、李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