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争分夺秒 全市卫健人硬核战“疫”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考验着这座城市,也考验着包头2.3万名医护人员。面对这场大考,包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迅速响应、精准施策,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全力阻击疫情、守护生命。

迅速行动精准施策

呼和浩特市新冠疫情发生后,包头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提前预判,包头市卫健委迅速启动预案、综合协调组、医疗防控组、核酸检测组、院感防控组等22个小组第一时间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判部署。

10月3日开始,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孙志刚带队到包头市所有公立医院逐一督导,对工作进行部署。我市向呼和浩特市派出支援医护人员、全市所有医护人员闭环管理、启动重点区域核酸检测、启动方舱医院、启动“黄码医院”……精准判断、行动迅速,用一系列硬核举措,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凌晨0点25分,市第八医院麻醉师不足,请卫健委协调。”“凌晨2点23分,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透析病人需要转院,请卫健委协调。”“晚上12点30分,透析患者增多,请求上级部门支援血透机。”……手机的提示音不断响起。疫情发生后,专班小组昼夜坚守着,没有睡过一夜踏实觉,每天睡眠不足三小时,但疲惫的他们没有停下……

专班组成员承担了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统筹安排工作。海量信息梳理、汇总、逐级上报,不仅要快,而且出不得一点差错。他们需要第一时间理顺工作流程、畅通信息渠道,精准核对数据,以确保抗疫队伍的信息准确。困了,就在指挥部办公室的椅子上将就一晚。在大家的奋力坚守中,核酸采样、流调溯源、病患转运、应急救治、人员物资调配、信息核报等各重要环节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溯源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先行部队”,10月4日,市卫健委指派市疾控中心组成多支工作组赴旗县区指导流调工作,10月7日,综合分析研判发现:九原区和昆区病例增多并外溢青山区、东河区、稀土高新区和白云矿区。孙志刚要求疾控中心“关口前移,重兵围歼”立即紧急整合全部力量分别向发生疫情地区派驻工作组,134名工作人员投身其中。截至10月21日,完成972份首次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接听各类咨询电话万余个。

白衣战士逆行出击

本次疫情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为全力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我市广大医护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10月9日,启动方舱医院,保障无症状患者的救治,避免交叉感染。10月9日,启动“黄码医院”,为市六区范围内划定的高风险区、中风险区、集中隔离场所、居家医学观察、健康监测及黄码、红码人员提供门急诊和住院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10月18日成立了由市中心医院牵头,包医一附院、市第三医院组成的医院管理集团,集合三家医院精锐力量,全力救治确诊患者。

截至10月22日,全市累计发现确诊病例138例,已治愈出院69例,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337例,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41例。“黄码医院”住院患者241人,出院91人。

此外,市中心医院、包医一附院、市第四医院等多家医院开通“互联网医院”解决群众疫情防控期间的就医问题,500多名医生上线坐诊,远程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市第六医院为保证居家精神障碍患者就医需求提供购药送药服务。

他们的抗疫故事令人动容。市中心医院核酸采样护士赵淑杰在采样点晕倒,包钢三医院妇产科在疫情防控期间一天接产14个婴儿并成功完成包头市首例10个月大宝宝的血浆置换,包钢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团队成功完成2例肾移植手术……“看不到你们的长相,我想和你们说声‘谢谢’!”包头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写信致谢医护人员。方舱医院在众多患者“出舱”之际,联名留下感谢信。“黄码医院”透析患者联名留下感谢信……在包头,每天都在上演着大医精诚,大爱无垠的故事。

融媒体记者:李鸿瑶;通讯员:孔令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