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非凡十年 出彩包头】筑强保障网 健康有“医靠”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百姓最质朴的愿望。这十年,我市医疗保障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提高、管理服务变优,让市民群众从一次次就医体验中不断感受到惊喜和温暖。从传统养老到医养结合、从养老院养老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持续延伸创新的养老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十年铿锵前行,包头交出幸福答卷。

夯实基础病有所医

医疗是民生之需,健康是幸福之基。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市各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内,小病小痛就近看诊的百姓越来越多……

居民王永铭两个月前被查出直肠癌,身边的亲戚朋友劝他去外地找大专家看病,王永铭深思熟虑之后还是选择在本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他告诉记者,手术很成功,在本地看病报销方便不说,还可以随时见到医生,了解自己的病情。“现在医疗条件太好了,不用出远门就能把病治好,而且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服务态度特别好,后续康复指导也特别到位,真是要感谢这些医生。”前不久,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出院的居民王永铭高兴地说。

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持续加大医疗卫生健康投入,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患者较上一年增加2186人次。各专科医疗联盟充分发挥牵头医院技术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专科共建、教育培训、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开展药品短缺信息监测。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三级医院基本药物占比34.69%、二级医院占比53.1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60.81%,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全部合格。

我市把健康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组织召开健康包头行动工作调度会,全面开展健康包头17项行动,培育了一批健康细胞试点建设特色样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筑牢“屏障”健康无忧

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力举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完成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发挥着“哨点”“探头”作用,承担了核酸采样、疫苗接种、流调等大量疫情防控工作,这也是我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

根据防控需求,我市不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全市最大检测量不断扩容。强化流调队伍,“三公”联动,确保精准快速高效流调,如果出现阳性病例,我市相关机构可在5分钟派出人员,20分钟完成基线调查,1小时内精准掌握整体轨迹;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加快实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动态调整接种点及疫苗供应,可同时启用接种单位120个,接种台409个,日接种能力可达10万人。

十年来,我市在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群众早防病、少生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以前的十几个项目到现在的几十个项目,面向全市城乡居民免费推行,每年为重点疾病患者和儿童、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各类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免费提供,让更多市民切实受益,通过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管理理念,减少主要健康危害因素,从源头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和慢性病的发生,为居民健康竖起“第一道屏障”。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实施办名院、建名科、增名医战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看病更省保障更多

2016年7月1日,新的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正式实施,我市52万城镇居民和70万农牧民实现了参保起点公平、享受待遇平等,全市建立起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体制。制度托底有效保障了居民看病需求,特别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并轨后,打破了城乡二元医疗保险架构,参保农牧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医疗保险待遇标准,能够更加公平地享受基本医疗保障权益。全面落实三重保障政策,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延续“四不摘”要求。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和易致贫人口倾斜支付政策,起付标准降低50%,支付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并取消最高支付限额。

2021年,资助困难群体参保42806人、支出1363.45万元;门诊慢性病救助20400人次、支出479万元;住院救助2923人次、支出849.3万元,全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托底医疗保障。市医保局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导向,合理引导医疗资源的配置,强化以总额预算为主,按病种、按床日及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等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种付费的病种达到529种,提高患者实际报销比例的同时进一步节约了医保基金的支出。

今年7月27日,石拐区白草沟村脱贫不脱政策村民韩水英在区里的资助下,免费参保了“鹿城保”。与韩水英一样,石拐区1600余名低保对象、脱贫不脱政策的农村牧区易返贫致贫人员等六类特殊人群免费参保“鹿城保”,在享受基本医保的同时,补齐了商业性医疗保险的缺口。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一步步走入寻常百姓家,给了百姓稳稳的安全感。

“鹿城保”作为目前唯一一款政府指导的包头市专属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有效衔接,切实减轻参保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保障需求。十年间,老百姓关注的异地就医、罕见病新药纳入医保报销、职工个人账户家庭成员门诊共济、新生儿及非本地户籍参保等民生问题,都一一得到落实。

医养结合老有所依

一键呼叫提供紧急救助、健康咨询等服务,家庭医生上门送健康,医养结合让老年人的晚年更舒心……

76岁的刘奶奶家住东河区三电住宅小区,平日里最喜欢吃家附近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日间照料餐。“平日工作忙,中午没时间做饭,又不放心老人自己做,这个中心离家近,环境好,饭菜品种多,老人吃得好,很是放心。”家门口有这样一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刘奶奶的女儿很安心。

这个占地1400多平方米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位于东河区欣龙广场西南角,有15间功能室、2间健身场所,包括日间照料餐厅、理疗休息室、老年大学教室等设施,满足了辖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养老生活中,医疗健康一直是老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衰老导致的患病率高、治疗周期长、需要长期照护的特殊性,自然催生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深度结合。

在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不同养老模式下,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尝试多种“医养结合”方式:养老机构内开设医疗服务机构或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开设老年人优先就医绿色通道、将医疗服务送到社区和老年人家中、试行长期护理保险、为老年人提供持续健康管理服务等。

我市机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通常是采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建立签约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养生养老、康复训练、护理、预约就诊为一体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市正式启动,今年90%以上的社区都要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在家门口养老”,让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融媒体记者:李鸿瑶;摄影:李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