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专题 » 党的二十大

非凡十年·出彩包头 | 文明底色 城市品格


干净整洁的马路四通八达,随处可见的公园绿地草木皆盛,和谐文明的社区幸福宜居,贴心无私的志愿者温暖人心……十年来,包头一路砥砺前行,不断丰富着城市的内涵与色彩,持续建设“道德之城”“志愿之城”“诚信之城”,让包头的老百姓加倍感受到文明的温度和厚度,生活中的点滴变化让包头市民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越来越美好。

街头共享单车整齐有序

志愿者义务维修社区里的损坏物品

乘客文明有序上公交车

文明基因

包头是一座在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黄河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军工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下发展起来的移民城市,多元文化并存,相互辉映铺垫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底色。

从早期“走西口”,推动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进行融合,到工业文明扎根包头,“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中,6个落户包头。在艰苦的条件下,一大批从祖国四面八方会聚的建设者,在支援“包头工业基地建设”的号召下,成就了“一五”时期的伟业。

包头通过挖掘整理具有包头特色的多元文化资源,丰富城市内涵,特别是一直在大力传承弘扬“信誉至上、诚实守义”的老包头精神,“一五”时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咬牙苦干、一往无前的时代精神,新时期“敢啃硬骨头”的棚改精神,不断汇聚城市的集体气质,积淀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基因。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时代的精神在包头这片厚土上书写着光荣、传承着梦想,也积淀了这座城市包容大气的文明精神。

1997年我市开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05年10月26日,包头市被授予“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到2017年,包头市蝉联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殊荣;2021年,包头市以高标准通过中央文明办整改复查,恢复全国文明城市资格,全市上下齐心,打赢了这场荣誉保卫战。

内外兼修

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置于坚持为民解忧、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要求中来把握,围绕百姓安居、安全饮水、食品安全等重大民生工程推动落实,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城乡变美、环境变美、精神变美,广大市民群众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加快城市主干道、断头路、污水处理厂、地下管网、公园广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均道路面积、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集中供热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3%,人均绿地面积14.9平方米,基本实现主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全覆盖,全国独有的万亩城中草原——赛汗塔拉,在原有面积上进一步扩大,每个清晨傍晚,许多市民会聚集在这里徒步、骑行,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楼房加了保温层,管网也换了新,广场设施更全了。昆区友谊大街十九小区的居民在改造后的广场上欢快地跳着广场舞、锻炼着身体,在这里住了半辈子的宋永发老人表示,小区道路宽敞了,人们出行也更方便。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个龙头工程,包头市又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老百姓能够强烈感受到天翻地覆的变化。

崇德向善

我市提出打造“道德之城、志愿之城、诚信之城”,不断汇聚凡人善举、小行大义道德力量,让文明之风引领社会风尚。

这些年,我市始终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抓实精神文明建设,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抓紧道德素质提升,形成了崇尚文明、昂扬向上的浓厚氛围,凝聚起爱我包头、共创辉煌的力量,使文明植根包头沃土,润泽百姓心田。

在包头市,30多年来守护黄河岸边的王金清被包头市民一直称为“好人王三”,他不顾生命安危从黄河中救起400余人,从未向被救者及其家属要过一分钱;他经营的鱼馆帮助附近村民就业,收留残疾老人,资助村里困难孩子完成学业……在他的影响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援队伍中,组建起了黄河水上救援队。全国道德模范朱清章、戎鹏强、阿迪亚,全国最美志愿者任增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陈文学……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大国工匠等模范人物,在包头层出不穷,形成了一支以模范人物为引领示范的榜样群体。

37年的职业生涯中,杜海宽安全驾驶火车的总里程有160多万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两个来回,并且创造了零违章、零违纪、零晚点、零投诉的纪录,2021年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杜海宽告诉记者:“虽然我即将退休,但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应该起到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青年职工。”

如今,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各个领域,从城区到乡村,从单位到家庭,各类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长期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在面对疫情的时候,百余支志愿服务组织因“志”而行,因“愿”而动,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志愿者们踊跃奔赴防疫一线,携手同心织牢“防护网”,“无私、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温暖了整座城市。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始终把握以人为核心的创建导向,以建设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为抓手,顺民意、解民忧,精耕细作,努力把城市建设得更有古道乡愁、更有人文精神,让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

全媒体记者:宋美慧、李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