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石榴花开别样红——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现代化的校园里,各族学生穿梭其中,学校巧妙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在这里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升腾起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随着音乐声响起,音像店店主杨先生张口就来,“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已经被改编了很多个版本的《草原晨曲》,不管哪个版本,杨先生都能跟着哼唱出来,这首歌已经深深地印在我市各族群众的脑海里。

漫步在我市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宣传标语,这让过往的行人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也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理念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包头市在历史上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地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团结历史传统。长期以来,53个民族在包头生存繁衍、生产生活,共同创造了美好家园,包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厚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沃土,促进全市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崭新局面,谱写了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辉煌篇章。

根本保障——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我市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列入常委会工作要点,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全市工作大局,推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市、旗县区、乡镇苏木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联动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党政主要领导、各旗县区、“八进”牵头部门建立了相应的创建工作机构,各街镇(苏木)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实现了不同领域民族工作全覆盖,凝聚了全社会做好民族工作的奋进伟力。

与此同时,我市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要求,在对旗县区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指标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整为一级考核指标,分值比例由3%提高到15%。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高位推动、系统谋划下,我市民族工作始终沿着党中央确定的正确道路不断前进。

人心归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话剧《为正义辩护》是包头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历时两年多精心创作的一部依托包头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讲述本土红色故事的革命历史题材话剧。

该剧荣获了自治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话剧《为正义辩护》通过讲述王若飞同志1931年在包头被捕,在狱中与敌人顽强斗争的革命经历,以及指定辩护律师王龙江在王若飞伟大人格感召下成长的故事,塑造了王若飞坚守理想信念的光辉形象和卓尔不群的革命家风范。

王若飞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文化战线创作的漫瀚剧《都贵玛》、歌剧《双翼神马》、大型舞台音乐剧《草原曙光》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表现视角,诠释了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团结、共同抗战、合力建设包头的几段历史故事,贡献了文化战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团市委联合九原区沙河二小举办的全市“共争‘小石榴籽章’争做好队员”现场观摩交流活动上,少先队员们把红色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昭君出塞”是一段历史佳话,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大爱精神。日前,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课上,以“穿越”“回响”“传承”“追寻”“使命”为章节,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与昭君对话》。

课程通过串讲、访谈、互动、演唱、视频实践等多种形式,兼具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和亲和力,让青年们努力成为民族团结的石榴籽,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神圣使命。

丰收的季节一点也不影响牧民们看书的热情,达茂旗巴音花镇吉忽龙图嘎查党员阿古拉早早起来正在打扫他家门前的红色蒙古包。

蒙古包里陈列有包括党史学习教育、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文化、农牧业技术等在内的各类书籍3000余册。方圆几公里内的各族群众常来这里借阅图书、交流感情,听听讲座、聊聊心事,把这里当成了新的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逐步实现了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包头市53个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心手相连——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起来制作月饼。”在主持人的话语下,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欢度中秋佳节·共话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正式开始。从嘎查(村)赶来的各族群众围坐在一起,DIY月饼、送月饼、包饺子,场面十分热闹。村民张大爷笑着说:“嘎查给我们提供了场地,让大家伙儿在一起过中秋节,让我们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感情,希望我们的嘎查在大家伙儿的团结下,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好。”

村民的希望也是吉忽伦图苏木的希望,苏木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夯实经济基础,改善村里基础设施,为各族群众创造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已经融入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我市将着力点放在社区,根据群众需求,设立各类文化活动场所,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将社区打造成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温馨家园。

老旧小区改造后,让有着25年历史的阿尔丁1#社区褪去了老旧小区斑驳的印迹,迎来光鲜宜居全新蝶变。

宽敞的区间路、井然有序的车辆行人、重新移植的洋槐、刺槐和白蜡,一万平方米的民族团结广场……各族群众在这里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享,团结和睦、手足情深。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宽敞的文化活动室被12支文艺队伍排得满满当当的。这12支文艺队伍,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阿尔丁1#社区红石榴艺术团。

艺术团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文艺活动,深入交流、培养、融洽各族群众感情,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长期开展群众性主题文艺汇演、基层文化惠民演出,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和“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宣讲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乡村振兴”主题文创大赛、“中华民族一家亲 浓情书香伴我行”读书节活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多种文化活动,推进各民族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

踏上新征程,我市270万各族儿女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踔厉奋发、团结奋斗,携手创造新的辉煌。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梁晶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