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专题 » 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中核北方为中国核电制造强大“中国芯” “华龙一号”燃料模拟组件成功下线

中核北方首批“华龙一号”燃料模拟组件下线。

9月28日,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华龙一号”燃料组件生产线全线贯通后完成首批燃料模拟组件生产任务,成功具备了相关燃料组件的生产制造能力。

“华龙一号”燃料组件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压水堆核燃料组件,是“华龙一号”自主核电品牌的“核芯心脏”。自项目立项以来,中核北方全体干部职工坚定“为中国核电制造强大‘中国芯’”的理想信念,保安全、抢时间、争一流,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全部土建施工、设备及原材料采购鉴定、产品鉴定及首批燃料模拟组件的制造完成等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勠力同心

攻克下管座技术瓶颈

“华龙一号”燃料组件零部件生产的最大难点是下管座的制造,钎焊就是诸多难题之一。

黄东是中核北方装备制造中心管座组装焊接班组的一名操作员,为了将钎焊涂料均匀地涂在筋条和叶片上,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他在翻阅大量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利用生产间隙反复试验并调整涂料配比,最终获得了钎焊涂料最合适的粘稠度和用量数据。

“我已经记不清试验了多少次,每一次试验失败后班组成员就一起分析原因,制定调整钎料配比和用量的改进方案,然后紧接着开展下一次试验,没日没夜、废寝忘食。”黄东说。

涂料完成后还需要对管座进行热处理,在1000多度的炉内加热近四小时。这不是简单的高温定型,而是需要将温度分段升至最高,它对加热的温度、保温的时间以及最后的骤冷降温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看似不起眼的下管座,却是装备制造中心职工日夜奋战、攻关的成果,它为模拟组件的顺利下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益求精

全面掌握组件制造核心技术

中核北方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组装车间燃料棒制造班组的纪思倩是一名标准的“核三代”,更是一名在焊接领域工作了十余年的“老兵”,2021年底她受命全面负责“华龙一号”燃料模拟组件的技术工作。

纪思倩介绍说,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耽误工期,团队成员克服人员紧缺的困难,一边生产其他燃料组件,一边调试设备,历经数不清地尝试、无数次地磨合,终于在今年9月全面打通了生产线。

“以焊接环节为例,由于燃料棒上、下端塞的结构和焊接工艺条件不尽相同,即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同型号的焊机,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参数设置也不完全相同,需要多次调整找到一个最恰当的参数组合,才能使焊缝质量满足技术条件要求。”纪思倩说。

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一个个难关被攻克,捷报频传。从设备调研、安装到调试鉴定,从工艺开发、工艺鉴定再到产品鉴定,一组组参数的确认、一串串代码的改写,纪思倩和班组成员们打破职责边界,一起推动解决问题,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模拟组件燃料棒生产任务。

火眼金睛

做好燃料组件的质量向导

“理化检测是工艺的眼睛,我们利用X射线的成像原理,对燃料棒上、下端塞环焊缝和堵孔焊点的焊接质量进行在线把关。”中核北方理化检测中心无损检测室四组班组长曹薇边操作边介绍说。

据悉,现场技术人员一天能检测50至100根燃料棒。今年是曹薇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第八个年头,自去年接受“华龙一号”组件燃料棒检测任务后,关键检测工序里总能见到她的身影。

“华龙一号”在检测手段上与以往的检测相比有许多不同,修改检测软件的参数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攻破难关,曹薇向专家求教、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反复比对报告结果,靠着这股韧劲,和同事们化身检测领域的“神探”,不断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强核报国,创新奉献。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中核北方将以此次燃料模拟组件的成功下线为契机,继续坚守初心使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牢牢抢抓核电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文/记者 郭健 图/通讯员 林丽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