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内蒙古已有448种药品、12类医用耗材实施带量采购,平均降幅达60%以上,累计降低药耗费用63亿元
内蒙古近年已开通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83%
呼和浩特市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都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不仅保障重度失能人员,还将中度失能人员纳入保障。重度失能人员最高待遇标准1800元/月,中度失能人员最高待遇标准900元/月
从28000元到5900元,集中带量采购后的人工髋关节价格大幅下降,为股骨头坏死的任女士带来手术治疗的希望;
从1600公里到0公里,在外打工的乳腺癌患者薛女士经由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不用回老家办理异地就医转诊证明,在医院轻点手机就能实现网上自主备案;
从0元到1050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称长护险)的实施,让失能老人白秀云每个月都能获得1050元报销,减轻了负担;
……
建设健康中国,离不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护航。近年,内蒙古深入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门诊特殊用药“双通道”管理、试点长护险等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力兜住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生利用集中带量采购的人工关节进行手术(2022年4月摄)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药耗集采减轻就医负担
4月15日,57岁的任女士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这是内蒙古在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正式落地后,实施的第一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据了解,任女士由于生病长期使用激素,右侧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之前就想做关节置换手术,但一个人工关节要两三万,有些犹豫。现在有了集中带量采购,手术使用的人工髋关节才五千九百多元。”任女士说。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马钢介绍,人工关节置换能够恢复关节功能,解决关节疼痛症状,但国家集采前人工关节置换费用较高,有些患者考虑到费用无奈采取保守治疗。如今有了国家集采,人工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人工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许多在经济方面有顾虑的患者可以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
另据了解,内蒙古190家医疗机构参与此次人工关节国家集采,一年采购需求量为1.4万余套,节约采购资金2.88亿元。
不光是国家集采。2021年以来,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也越来越频繁,成员不断扩容。
2021年7月,内蒙古等13省(区、兵团)联盟冠脉导引导丝集中带量采购中标结果出炉,拟中选产品均价从1510.16元下降到590.58元,平均降幅60.89%,最大降幅77.29%。
2022年3月,内蒙古牵头组织的“八省二区”省际联盟第三批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显示,涉及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抗生素等临床用量较大的常见病、慢性病治疗药品,平均降幅54.76%。
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内蒙古已有448种药品、12类医用耗材实施带量采购,平均降幅达60%以上,累计降低药耗费用63亿元,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是解决看病贵的重要手段。”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局长金满义说,为降低医药企业交易成本、保障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内蒙古已建立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制度,切实减轻企业垫付压力。
便捷服务提高保障质量
来自吉林的薛女士,常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打工。
3个月前,薛女士因乳腺癌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手术。入院前,薛女士的丈夫准备回老家为她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登记,但医院医保科工作人员告诉他:“不用大老远回老家办了,现在只要在微信小程序上备案登记,异地就医就可以直接结算。”
“直接结算让我们身在异乡不愁医了。”已顺利完成手术、正在医院接受化疗的薛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异地就医要回参保地备案,先自费负担医疗费用,再拿着各类票据回参保地报销,有时票据缺这个少那个,还要跑好几趟。现在只需网上自助备案、选择就诊医院,出院时就能直接按医保政策结算。”
据了解,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内蒙古近年已开通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83%。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个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区全覆盖。
此外,内蒙古还自2021年10月起实行“区内就医无异地”。
这意味着,按规定参加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可以在全区范围内的任意医保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无需备案,出院时直接结算,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
长护险传递医保温度
93岁的白秀云老人,在呼和浩特市东郊恒康安养院生活多年,每个月要向养老机构缴费4435元。
从去年开始,白秀云每个月只需缴费3385元,剩余1050元由长护险基金为其支付。
建立长护险制度,是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出的重要部署,目前已在多地试点。呼和浩特是长护险国家试点城市之一。
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郭晓东说,该市目前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约52万人,约占全市户籍人口21%,全市重度失能人员约1.2万人,失能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凸显。
据郭晓东介绍,近年该市慢性病、老年病的住院费用逐年攀升,长期护理问题导致的“社会性住院”现象比较普遍,一些老人结束治疗后仍需要留在医院接受各项简单的护理照料服务,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为此,呼和浩特市逐步建立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长护险制度,努力缓解“社会性就医”压力。
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长期护理保险专班工作人员包思源说,呼和浩特市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都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不仅保障重度失能人员,还将中度失能人员纳入保障,按照参保人员类型、失能等级和对应护理标准、服务项目不同,实行差异化待遇保障政策,重度失能人员最高待遇标准1800元/月,中度失能人员最高待遇标准900元/月。
白秀云被评定为重度失能二级,每个月享受长期护理保险费1050元。
日常照顾白秀云饮食起居的护理员张美霞,每日要为老人提供十余项护理服务。每完成一项护理都要记录在服务记录表,并上传到长护险信息平台,由保险公司和医保中心日常监督。
为进一步减轻失能人员经济负担,呼和浩特市还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展辅具租赁服务。
包思源说,辅具租赁可满足失能人员短期使用和应急使用的需求,且租赁费用远低于购买费用,可使失能人员享受高品质、多种类的辅助器具,进一步提高生活幸福感。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