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传家宝”,人们脑海里涌现的大都是古董、珠宝等价值连城的宝贝,其实它也可以是一张照片、一本笔记、一封书信、一种信仰,还可以是一辈子做好事传承雷锋精神、三代接力从军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或者是妈妈爱孩子的健康成长档案……
近日,青山区档案馆从社区挑选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进行家庭档案整理,让这些承载着最宝贵记忆的“家庭档案”成为“传家宝”,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
一家三代从军路 一脉相承家国情
梅兰是青山区先锋道街道青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爷爷梅春是抗美援朝老兵;爸爸梅存金从军20年,退休后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做志愿服务;爱人弓明园退伍后在土右旗公安分局双龙镇派出所工作,践行基层党员干部的光荣使命……三代人用一身戎装诠释报国之情,也用红色基因传承着优良家风。
“因为爱人有当兵经历,以及我对军人怀有崇拜和敬仰之情,才结出了幸福家庭的果实。”梅兰介绍说,这份红色基因为他俩的基层工作增加了信仰和力量。
“我的妈妈是一名党员,党员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zuo(做)核suan(酸)、jianla(捡垃)圾等等事情。”梅兰看着8岁女儿用稚嫩的文字和拼音描述自己的工作时不禁露出微笑,孩子在三代接力从军的家国情怀影响下,小小年纪就知道了党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令她十分欣慰。
梅兰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后经常翻看整理好的家庭档案,一边看一张张照片、一页页录取通知书、一枚枚抗美援朝胸章,一边给女儿讲父辈的故事。“我要通过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红色教育方式,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山区整理家庭档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58年学雷锋 先进事迹永流传
在青山区,88岁的陈文学老人已经成为学习雷锋、宣传雷锋的一张名片。
他成立“流动雷锋精神宣传站”、创办“陈文学红色志愿服务工作室”,成为全国十位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他做了58年“傻事”,捐款近30万元……
近期,青山区档案馆对陈文学老人多年所做好事、所获荣誉和奖章、宣讲照片以及媒体采访报道文稿和相关报纸版面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整理,并分门别类进行目录标注。希望通过整理这份“家庭档案”,让更多人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同时,好家风支撑起文明青山的好风气,能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文明新风尚。”青山区档案馆馆长严风群介绍说。
留住成长印迹 塑造优秀人格
从幼儿园获得的第一张“与同伴相处突出”奖状,到小学获得的团区委新媒体吉祥物设计大赛一等奖,再到包头市和青山区“五好学生”证书等;从一年级第一本读书笔记和作文本,到六年级的生活记录册,再到“三道杠”,北重二中初二年级学生杨丞凯的妈妈为他保存了许多成长的记忆。这些资料不仅是对孩子成长美好时刻的分享,更是其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典范。
严风群说,开展家庭档案进社区活动旨在打破大众印象中档案是机关、企业专属的局限认知,使档案工作更加亲民,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档案整理的氛围。同时,家庭档案承载的家庭记忆是良好家风的精神和物质传承,能为育人育贤助力。在社区选树三个家庭进行“家庭档案”整理,要发挥增强示范效应,更多地保护民间档案资源,进而推动和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全面进步。
(记者 郭健 通讯员 韩晓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