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厚重,愈是在回望中才愈加深沉。
在包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上,有这样一所医院:
他穿越了80年历史风霜,始终保持为民情怀不变;
他历经了革命建设发展,始终紧紧追随党的脚步;
他见证了国家强盛国民富裕,始终站立时代潮头;
他就是包头市中心医院。
1942年,包头市第一所地方性综合医院——“官立包头医院”成立。此后80年间,几易其名、几多变迁。从“绥远省立人民医院”、“包头市立人民医院”到“包头市第二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再到“包头市第二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从早期的50张床位,到如今集医疗、教学、科研、信息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引领包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之先。
80年筚路蓝缕,80年耕耘不辍。一代又一代的包头中心医院人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书写了一部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创业史,一部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传承大医精诚理念、引领创新发展的文化史,一部医院现代化建设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的奋斗史!
●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是对奋斗的最好馈赠。
1948年10月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并进驻包头,“绥远省立包头医院”由人民解放军蒙绥军区卫生部接管,接管后医院立即组织全院职工复工开诊,至此开启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新纪元。
新建门诊部、筹建新院址,引入第一台X光机,开设手术室、注射室、供应室、病案室,中医第一次进入地方医院,蒙医人员、药品、器材迁入……回到人民政权手中的医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声雷,响彻神州迎春回。改革开放拨迷雾,医院发展启新程。
1979年,医院建成3950平方米门诊大楼,病床增加至500张,科室逐渐齐备的综合医院雏形初现。
1993年,相继成立肿瘤外科、骨科、烧伤科、心脏外科,筹建了1800平方米的心外科病房楼,购置了高压氧舱,开工建设医院综合服务大楼。
1994年,成立胸外科、小儿外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筹建核医学科,创建了包头市首家“爱婴医院”。
1995年,成为自治区盟、市级医院唯一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病床增至800张。
1998年9月12日,正式更名为“包头市中心医院”。
1999年11月26日,总面积10215平方米的门诊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当年荣譍全国“百佳医院”。
2001年,已有41个科室,门诊量达到20万人次,与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建立协作医院。荣获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
2008年,历经3年的建设,宽敞、舒适、整洁的新住院大楼完工,彻底改善了住院病人的就医环境,并成为东河区独特的城市地标性建筑。
……
紧跟改革开放的脚步,包头市中心医院在规模、资产、床位、门急诊量及职工人数上,都实现了巨大的跃升。
●始终跟着时代向前的趋势前进,是取得更大胜利的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
让人民拥有健康,支撑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个新时代重任,落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肩头。
“包头唯一!正式揭牌!”今年7月28日,包头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杨志刚,名誉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赵瑞平一行抵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合作项目洽谈。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地区合作中心正式揭牌。市中心医院因此成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地区合作中心。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也是中心医院奋力狙击的“头号”疾病。医院的两个核心品牌科室——神经内科和心内科,则是与心脑血管疾病近身搏斗的“战场前线”。
神经内科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专家刘国荣教授、李月春教授、王宝军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代“神经内科人”的不懈追求,组成了包括10位医学博士、8位在读博士,42位医学硕士在内的良好的人才梯队结构,开设有卒中单元、神经超声诊断研究室、神经介入专业组、高压氧舱治疗室等在内的多个细分治疗实验单位,可以开展动脉取栓术、超早期动静脉溶栓治疗、动脉瘤栓堵术、动静脉畸形栓塞、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等脑血管介入治疗以及神经重症等各类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先学科和包头市医学领先学科。现年门诊量近6万人次,每年收治住院患者近1万人次,治愈好转率达96%。
心血管内科拥有一系列耀眼的“国家级”头衔,如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地区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衰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中国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等等,拥有200张床位,设有四个病区,工作人员160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在站博士后3人、博士10人、硕士27人。年门诊量30000余人,年住院量7000余人,年救治急性心梗600余人,年心脏病介入治疗2000余例。
神经内科和心内科只是市中心医院发展进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市中心医院以深化医疗改革为抓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多条腿走路,多学科并重,在多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全市甚至自治区处于领先地位——
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已建成自治区、包头市两级审批的院士工作站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医学领先学科2个、自治区医学重点学科4个,以及包头市医学领先学科8个、包头市医学重点学科17个、包头市重点培育学科2个。
就医条件极大改观——医院占地面积达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总资产11.5亿元。核定编制床位1300张,实际开放床位1624张。年门急诊量70万人次,年出院数4万余人次。设临床科室45个、医技科室20个、行政职能科室25个。
人才队伍彬彬济济——全院在职职工2347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31名,高级职称559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2名、博士后3名、博士与在读博士53名、硕士282名,访问学者45名。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名、自治区杰出人才奖2名、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5名、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个、草原英才3名、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8名。
十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如歌。全国百佳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国优秀医院、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优秀医院、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分区赛一等奖、第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内蒙古自治区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包头市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
就像医院门诊大楼上悬挂的数不过来的名誉牌匾所昭示的那样,如今,乘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东风,包头市中心医院精心打造的四个中心、三个基地、二个门诊、一个平台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医者所为,无其他,唯民耳。
为减轻人民病痛,中心医院勇攀医术高峰不停歇——
2022年5月29日,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团队、心内科团队、麻醉及体外循环团队、超声团队等团队的缜密配合下,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微创换瓣手术颠覆了传统外科开胸行瓣膜置换的手术模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好等优点,是当前国际上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最先进的微创技术。
“看好病”是病人的愿望,也是医院的目标。能不能看得好病,关键在医术。医生在医术上往前多探一步,患者减轻病痛的希望就增一成。
市中心医院组建了以博士人才为核心的科研攻关团队,修订完善了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科研管理制度,对科研项目予以资金支持,激励医务人员向医学高峰发起挑战。医院成立了由神经内科牵头,联合神经内科重症、神经外科、呼吸重症、ICU、儿科重症等11个相关学科组成的重症联盟,为急危重症患者和疑难复杂病症患者提供一站式精准诊疗。不断精进的医术,不断进行的探索,有力支撑了诊疗时间的进一步缩短、治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为便利群众就诊,中心医院改善就医环境不止步——
“把这个药物调整一下就可以了”。包头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上,全科医疗科医生崔丽娜正在线上为一位高血压患者做用药指导。
通过一部手机,仅仅用了几分钟,患者王先生就看完了病,他直呼“这真是太方便了”!
今年5月7日正式上线运营的包头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是包头市首家互联网医院,以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病程互联网诊疗服务新模式为目标,截至目前,已经平稳高效运行三个多月,为6800名患者提供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从细微处入手,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便捷性、体验感,是中心医院时刻把人民群众就诊需求放在心头的生动体现。设置自助挂号机、共享轮椅、口罩售卖机、24小时自助便民超市;修建住院部与门诊楼之间的连廊,方便门诊、影像、住院部之间患者转运;调整、优化内镜中心等门诊诊室布局,增扩中医科、超声科等门诊诊疗区域;开展“互联网+护理”护士上门服务、“床旁结算”服务、“云影像”检查结果、电子胶片等信息化、智能化惠民服务,广大患者就医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为彰显医疗公益,中心医院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档——
“羊水栓塞,必须马上转运中心医院”!一名准产妇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基层医疗机构分娩,生产过程中突发羊水栓塞,不马上处理可能危及产妇性命,偏偏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救治如此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好在这家基层医疗机构是市中心医院医联体单位之一。机构向包头市中心医院求助,市中心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麻醉科、妇产科医师带着常用器械火速赶往该医院,进行了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止血,并于当晚7点,将产妇插管转进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经过积极治疗,帮助她度过了危险期。
2016年,以包头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市属医院、旗县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医疗联合体开始建立。如今,中心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已达32家。依托“四个中心、三个基地、二个门诊、一个平台”的“4321”医联体工作体系,医院区域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加强医联体建设,助力分级诊疗,是中心医院心系群众健康、心系包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努力之一。
——积极参与“健康包头行动”,累计派出专家2300多人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开展大型义诊200余次,惠及群众4万多人次。
——深度参与固阳县扶贫攻坚。先后对固阳县银号镇大营子村等10个自然村开展帮扶,帮助当地修路、修渠、建厂。探索并成功实施由1名院领导带领3个党支部帮扶1户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并开展健康义诊、认购爱心扶贫卡、农副产品等,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0多万元,受益群众1500多人次,走访慰问170多次,帮助当地直接创收70多万元。帮助固阳县人民医院建设血液透析科、康复科等科室,为固阳县人民医院支援CT等设备,带领开展60多项新技术新业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30多万元。因为帮扶工作成绩突出,市中心医院还曾作为包头市典型案例在自治区进行了交流分享。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院医务人员始终义无反顾地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包头、在上海、在吉林、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在核酸采样、样本检测、确诊病例救治一线,都能看到中心医院人的身影。医院因此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市中心医院用一句句慷慨激昂的请战宣言,一个个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将公益性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探究中心医院8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从1954年市中心医院成立党支部到如今坚强的领导集体,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医院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统领,围绕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群团工青等工作为具体抓手,全面推进医院党的建设走向深入。
坚决把准公立医院建设发展政治方向——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重大问题集体研究、会议决定,紧紧把握党对公立医院各项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医院章程,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和现代医院管理各个环节。规范“三重一大”等决策内容、程序和要求,细化各自的决策边界和范围。
全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创新实施党支部委员绩效考核工作、“书记项目”、“智慧党建”等工作,按照“六有”标准,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建设。推动建立党支部参与科室业务发展、人才引进、薪酬分配、职称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机制,党建引领学科建设,把支部建在科室,打造“最强党支部”。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和“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带头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尊崇党章,开展自我革命,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广大党员听党指挥、身先士卒,让党旗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健康教育、义诊活动、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等各个战场高高飘扬。
●大道至简,“医”心向党,“医”心为民。
80年岁月如歌,印刻的是奋斗者坚韧不屈的坚实足迹;80年春华秋实,写就的是耕耘者波澜壮阔的宏伟诗篇。
翻开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我们惊喜地看到,未来几年,包头市中心医院提出“12345”的总体目标,以建成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为一个目标;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和公立医院服务能力两个体系;实现智慧(机器人)微创外科、重症医学、中医药学医学三个专业的突破;形成心脑血管医学、康复医学、肿瘤医学、医学影像四个专业的高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临床专业中心及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智慧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医疗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行远自迩,未来可期!包头市中心医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引,继续秉承“精、勤、仁、和”的院训,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砥砺前行的传统,持续提升医院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应时求新、再接再厉,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执着的努力、更加高昂的激情,积极规划未来的发展战略,书写医院发展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文/图 全媒体记者 贾慧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