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给黄芪地除草
盛夏时节,走进固阳县银号镇大营子村委车铺自然村的田间地头,微风吹过,一股沁人心脾的药香扑鼻而来。村民李英告诉记者,种黄芪已成为这里的“香饽饽”产业。
固阳县地处阴山北麓,是全国闻名的“正北黄芪之乡”,独特的高原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质量上乘的固阳黄芪。这里种植栽培黄芪已有60多年的历史,被农业农村部授予黄芪“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中药协会命名“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
为了真正打响“高山正”黄芪、“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品牌,固阳县正在按照规划,切实把黄芪产业做强、做精、做纯,建成带动呼包鄂、辐射全国的黄芪产业集散地。
黄芪“种出”红火好日子
“看,这就是黄芪,别看它长得不起眼,它的根茎可是宝,我们的好日子全靠它。”在银号镇河楞村的黄芪地里,村民刘瑞国随手拽起一根茎蔓,拇指粗的黄芪便从土地里探出了头。
看着黄芪的长势,刘瑞国喜不自胜。“我十几岁的时候,看到亲戚家种植黄芪,一亩地就有一千多块的收入。那个时候的一千块可是大数目。”今年65岁的刘瑞国从1975年开始种植黄芪,从最初不到2亩,发展到如今的80亩,去年他家销售黄芪的纯收入高达30多万元。
“种植黄芪是个技术活,会种的收益就高。最重要的就是轮茬,很多豆科类植物,甜菜、土豆等,都不能和黄芪轮茬种植。还有就是,一定要上有机肥……”说起黄芪种植,刘瑞国便打开了话匣子。他坦言,种了几十年黄芪,一直是靠自己摸索种植经验。直到2004年县里给村民们派来了专家,自己种的黄芪品质才有了提升,出售价格也水涨船高。
范文宏就是最早与种植户对接的专家之一。他是固阳县黄芪协会名誉会长,也是固阳县道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从2017年开始,范文宏的合作社每年和种植户签订标准化种植订单,提供种苗和有机肥,并按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系列团体标准进行监管。符合有机化种植标准的黄芪,按照每斤4元回收。至今累计签订1万亩订单,收购600万公斤黄芪。当地产出的优质黄芪吸引了北京同仁堂、江苏扬子江药业、吉林长白山制药等国内知名药企。在这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了标准化种植。
从起初的人工种植,到如今机械化种植;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现在成立了合作社;从出售原芪,到销售精选切片;从药贩子上门收购,到全国各地都有稳定客户……
目前,固阳县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为基础、加工和营销为依托的黄芪产业链,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延伸产业链 拓宽增收渠道
记者获悉,全国年产干芪17万吨,内蒙古年产5.6万吨,全市年产2万吨,固阳县年产1.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好招什么的原则,固阳县围绕黄芪精深加工产业链,计划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产业集群地开展招商,与众生药业、启迪古汉、健民集团等含黄芪原料的中药上市公司合作洽谈,力争引进一批投资实力强、产业前景好、科技水平高、税收贡献大的深加工好项目。
此外,固阳县出台了《黄芪仓储、种植扶持方案》,凡在固阳县注册的企业、合作社和户籍在固阳县的个人,符合条件的,均可享受免费仓储、资金补贴的政策,这对于当地的黄芪种植户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包装成品
为推动固阳县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黄芪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固阳县积极打造集仓储、交易、精深加工为主的黄芪产业园,总占地400亩。“产业园建成后,全县种植的黄芪就可以自产自销。”固阳县农牧业产业园区服务中心主任牛犇告诉记者。
“黄芪切片价格已经涨起来了,这要能再加工成含片、酒、化妆品等,我们固阳黄芪的‘身价’可就更高喽!”范文宏说。
“相信通过规范化产业化的管理,高附加值的‘黄芪+’,很快成为固阳县的富民‘利器’。”牛犇表示。
目前,固阳县已成功申报食药同源试点,办理食品加工SC许可证,取得行业许可,通过和扬子江药业等企业合作,借鉴王老吉发展模式,加快催生一批黄芪功能性食品、黄芪功能性饮品。同时加大黄芪研发力度,通过加强与中国药科大学、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系对接,对黄芪进行科研攻关,研发提取黄芪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中间体,在此基础上研发片剂、口服液、保健茶、酿酒、化妆品及一批快销品,把原料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融媒体记者:李楷谨;编辑:任旭(实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