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爱心水站,承担着附近居民们的饮用水供应;这是一间暖心裁缝铺,缝个裤边、换条拉链,手到擒来;这是一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能为不辞辛劳的大叔大妈遮遮风挡挡雨,能让总在路上的小哥们给手机、电动自行车充充电,自个儿也能喘口气、喝口水;这还是一个便民服务站,钳子扳手等日常工具、雨伞针线等日常用品样样俱全,全部免费供来往人群使用;这儿还是一个百姓议事点儿,闲坐的居民、打水的居民遇到一块,唠唠家常,碰碰火花,各家的、大家的事儿就摆上了桌面,反馈给社区,马上得解……
这只是一间刚够20余平方米的小屋,一间平平常常的小屋,何以炼就了如此宏大的能量?让我们走进这间小屋一探究竟。
这间小屋位于白云鄂博矿区矿山路宝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门西侧,“红色蓄能站”大红牌匾异常醒目。走进小屋,一个不锈钢大水桶矗立在门口西面,几位居民边取水边闲聊。紧挨着是一个货架,饮品、方便面、调味品等摆得满满当当,靠最里边就是一个裁缝台和两架缝纫机。东边墙根边是一排旧椅子,紧挨着椅子的是摞在一起的五六个小塑料凳。紧挨着的是一个小柜子,上面摆着书报,旁边立着十多把雨伞,打开柜子,里面也是满满当当,老花镜、血压计、针线包、工具箱等应有尽有。
“大姐,您这儿有没有打气筒?电三轮拉的货多缺气儿了,不充点儿气轮胎怕是要报废了。”一位五旬男子走进来边擦头上的汗水边焦急地问道。
“有,有,咱这儿修三轮车、自行车的工具都有,以后用得着的话路过进来勤拿勤用。”屋主人张淑芬边说边一瘸一拐地走到柜子边麻利地拿出打气筒笑盈盈地递给男子,“不急,先喝口水缓缓再说。”
张淑芬生于1970年,1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致使一条腿残疾,9岁时随转业的父亲从河北来到白云鄂博。由于身体的原因,张淑芬上完初中就辍学了,到一家裁缝店当了一段时间学徒后,赶上白云鄂博铁矿福利厂招工就进厂当了工人,2014年福利厂倒闭便失了业。此后,张淑芬去饭店洗过碗,在路边摆过摊儿,到杂货店理过货。
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担当,张淑芬年龄不大、意志坚强、性格随和,自行干点事实现自我价值不成问题,区残联、宝山社区有关领导始终惦念着她。不久,经协调,宝山社区就把门口一间20余平方米的屋子交给她使用,房租、暖气费一分钱不用掏,她只需承担水电费即可。
针对附近居民实际需求,张淑芬先是开了一个水站,看到屋子里还剩余不小空间时,就先后进货开起了小卖铺,把学徒时买的缝纫机也搬进来办起了小小裁缝铺。卖瓶水挣个几毛几分钱、换条拉链赚个三几块,生活虽然不易,但总在有人帮、总算有盼头。怀着感恩的心,张淑芬不想独享党和政府给她使用的这间温暖小屋子,她想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弱势群体享受到这份温暖。于是,小屋里摆进了旧桌椅、小凳子,放进了雨伞、钳子、充电器甚至血压计等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器具,为环卫工、快递员提供个歇脚、歇雨、充电、饮水的地方,为居民群众提供应尽的便利。
“前天送外孙上学时正赶上下雨,不是淑芬及时递给我一把伞,爷俩可被淋够呛。”
“每天来打一小桶水,顺带量量血压,还能跟老哥们见见面儿、唠唠嗑儿,淑芬这儿是真不赖!”
说起张淑芬、说起这间小屋来,居民们赞不绝口。
“业务”多了,来往的人也多了,张淑芬热情,大家进入小屋打了水抑或买了东西都不急着走,而是坐下来一起开开玩笑、唠唠嗑儿,慢慢地,这间小屋又成了“百姓说事点儿”,许多居民的心声、建议乃至遇到的急难愁盼等事,通过这里的一个大本子汇总后反馈给社区,社区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予以解决。
红色蓄能站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现有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对接重点弱势群体需求,整合扶危济困、创业就业、志愿服务要求重点打造的爱心驿站;是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体系的延伸,由点到面最大力度、最大限度辐射辖区居民,也是社区扶困、扶志、扶智的成功探索,是社区帮扶从单纯输血变造血的高质量扶贫帮困的经验体现。
据了解,总结张淑芬成功经验,复制张淑芬成功模式,下一步,白云鄂博矿区将会有一大批红色蓄能站出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