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确定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便利度(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政务服务满意度、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四个政务服务二级指标中,包头市政务服务指标总得分为97.54分,高于自治区平均得分(58.02分),排名全自治区第1位,较2020年上升5名。
拔得头筹的成绩,源于我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紧跟先进城市的创新举措和加大攻坚破阻的力度,如今,我市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少好快”政务环境,不仅有效激活了企业发展新动能,还为企业高速发展安装了“螺旋翼”。
对标先进“一网通办”
2021年,我市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包你满意”政务服务品牌。
我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政务环境建设,对标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结合自身实际和落实效果,围绕服务企业、个人和项目全生命周期,制定了《包头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方案》《包头市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工作方案》《包头市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工作实施方案》等一批政策方案,实现对标一批、落实一批,完成一批、新推一批,做到常态化对标跟进、持续改进提升,形成接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引领体系。
我市把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的重要抓手,搭建了以网页端“包头市政务服务网”为核心,以移动端“蒙速办(包头子门户)”APP、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小程序为延伸,以“鹿城之窗”自助终端为补充的网办体系。全市上线网办事项从4.58万项提升到4.62万项,基本实现网上可查可办目标,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全市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的全程网办率分别达85.3%和89.8%。
便捷便利就在“指尖”
在我市,“掌上”办事更加便捷,“12345”诉求申报、户口迁移、公积金提取、交通违章处理、缴纳养老保险和水电气热费等29个部门的333类高频应用、1909个高频事项可通过手机办理。
企业登记注册实现全程网办,企业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社保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0.5个工作日办结,免费提供公司印章和税控设备,全程“零费用”。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行网上联审联办,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和公用事业报装业务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施工许可证等复用证照均实现电子化,并围绕项目建设推出取水许可等101项“帮您办”服务,社会和政府投资项目的主流程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30、55个工作日,简易低风险项目主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2022年以来已代办帮办96个项目,审批提速51%。
搭建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一次性创业项目补贴、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中小企业储备人才补贴、企业上市奖补等120条惠企政策和74项金融产品,为市场主体、公民个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财政补贴政策发布、申报、审核“一网式”服务,让惠企政策更快、更精准直达企业。
网上办事正逐步成为包头市民获取政务服务的主渠道,“包头市政务服务网”注册用户已达157.9万,“蒙速办”APP包头注册用户已达100.4万,企业、群众已网上办事2350万次。
创新服务“无止境”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市推出“开便利店”等150个“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跨部门优化流程、整合资源,推行“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受理模式,办事所需的申请表单、材料和用时分别减少58.1%、20.1%和39.2%。
根据企业群众需求,我市合理设置综合性及专业化窗口。全面推行“一窗”综合受理模式,市级大厅96%的事项、旗县区大厅73%的事项实现“一窗办”。市、县大厅还灵活设置了“跨省通办”“呼包鄂乌”互办、“企业合规性证明”等专窗,让异地办事更方便。
将涉及公民个人的医保缴费等169个个人高频事项向群众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中心、派出所、银行网点等延伸,形成了“500米、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进一步延伸服务企业的触角,在各工业园区设立“政务服务工作站”。
这些改革举措,让群众切实得到了便利和实惠,2021年以来的122.7万条“好差评”数据显示,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9%以上。这些改革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包头市“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数字政府建设创新实践奖,政务服务各专项指标位居全自治区前列。这些改革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就如栽下的梧桐树,吸引了一大批头部企业、新锐企业入驻包头。2021年,全市签约落地重大项目803个,同比增长280%,带动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93亿元,同比增长8.5%。今年一季度,全市又新签约387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826.8亿元,企业投资和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