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独家发布|记者支教日记】 一对乡村教师夫妻的初心

2022年6月10日

麦地河完小

虽然早晨天有些阴,好在没有下雨,麦地河完小的学生们还像往常一样,六点半起床后开始跑操,看到我用手机拍摄他们,学生们调皮地朝我挥手。

不少朋友和同事得知我来到偏远的麦地河村,都想尽一份力帮助学生们,尽管我已经婉言谢绝,表示学校以及滇西北支教团都已经给学生们发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但仍然有细心的朋友、同事会想到一些必需品,比如洗发水、洗衣液以及学生们应该喜欢吃的一些零食等。在他们的委托下,6月5日我在县城里购买了这些物资,可因天气、道路等原因今天才运送到一部分。昨天女生宿舍有几个女孩子在走廊上洗贴身衣物,她们都是悄悄在午休时间回来洗,孩子们很害怕清洗这些会被嘲笑,所以我每次都鼓励她们大大方方地清洗晾晒,讲卫生的学生值得赞扬,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明显变得开朗,也可以勇敢地去公共洗手池洗衣服了。我告诉学生可以来取洗衣液清洗换洗的衣物、用新的洗发水洗头发,学生们很开心,洗完衣服便洗起了头发。

给学生们买了洗发水,他们利用中午气温较高时洗头发

快期末考试了,我给每个年级讲完安全课后再没有占用学生们的复习时间,今天没有安排我的课程,就去听了两位乡村教师讲课。张永培、刘凤芝老师是扎根乡村教育、坚守麦地河完小超过15年的一对夫妻,他们的经历令我敬佩。今年38岁的张永培老师是麦地河完小的教务主任,也是五年级班主任,除了教数学外,还要教学生们科学、美术、体育、道德与法治等科目,如此紧凑和繁忙的教学教务工作,却总能看到他很有热情很有干劲儿,详细了解后我才知道,张永培老师为了坚守初心,为了能带学生们走出大山,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

张永培老师正在讲课

张永培带着学生们跑操

16年前,师范学校毕业的张永培通过特岗教师招考来到麦地河完小任教,那时学校的条件很艰苦,小他一届的同乡兼学妹刘凤芝当时还没毕业,通过张永培的描述,她得知当地多使用彝语、傈僳语等,张永培与村民、同事交流有不少障碍,压力倍增,刘凤芝感到他很孤独,毕业之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来到麦地河完小成为一名代课教师。不久后二人结了婚,很快迎来了可爱的宝宝,即便在简陋的教师宿舍生活,每天刘凤芝带着宝宝给学生们上课,他们都不觉得累,正当他们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时,厄运降临了这个小家庭。

张永培、刘凤芝和他们的孩子

2011年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只有六个月大的宝宝突发高烧,泥泞的山路让孩子无法及时就医,这次之后夫妻俩很快发现了孩子的不对劲,无论在孩子身后如何呼唤,他始终都没有反应。孩子8个月大时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双耳失聪。这一晴天霹雳差点击垮了这对老实善良的夫妻,听医生说植入人工耳蜗是唯一可以让孩子重回有声世界的办法。当时夫妻俩从来没听说过人工耳蜗,了解到费用需25万余元时,他们在医院门口泣不成声。夫妻俩四处举债,可按照他们当时的收入,即便做好了每天挖野菜、吃土豆的准备,要想还清这笔钱也需要20年。“用20年换回孩子的听力,我们愿意。”张永培和刘凤芝异口同声地说。

刘凤芝老师的课堂

从那以后,两位老师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为孩子治疗,得知他们的孩子即将手术,学校里的学生纷纷把自己攒的零花钱五角、一元地往他们的衣兜里塞,那一刻他们泪流满面。也是从那时起,张永培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培养学生,让他们走出大山。

学生受伤或者身体不舒服第一时间来找刘凤芝老师,她会第一时间为学生处理

如今,他们的孩子能听到悦耳的音乐,说话也十分清晰,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但他总是觉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同学比对自己好。张永培和刘凤芝夫妻对待麦地河完小的孩子就像自己孩子一样,对他们极为细致地呵护、照顾,就这样,一批批孩子在他们的培养下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走出了大山。

融媒体记者:宋美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