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我们是“国家的孩子”,更是草原的儿女

高高的颧骨、略黑的肤色,娜仁格日勒的样貌、举止与草原牧民全然相同。

实际上,娜仁格日勒出生于上海,从小生长在牧民家庭,她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国家的孩子”。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佳话。而达茂旗达尔汗苏木阿拉腾图格嘎查牧民娜仁格日勒就是其中的一员。

上世纪60年代初,淳朴善良的内蒙古人民用像草原那样宽广的胸怀,收养了3000多名上海等地的孩子,书写了一段超越血缘、地域和民族的人间大爱。

历经甲子岁月,这段北方草原上动人的民族团结往事,因为总书记的一席话语受到外界广泛关注。这如一缕春风,激发了草原儿女血脉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拼搏奋斗。

如果当初没有来达茂旗,没有草原人民的抚育,自己的命运会怎样?在娜仁格日勒看来,如果没有来到大草原,她可能体会不到这样浓厚的亲情。

养育孩子不容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收养孩子的牧民家庭更是捉襟见肘,但他们没有因此而产生偏见之心。“虽然不是亲生的,但爸爸妈妈视我如宝贝,陪我在宽广的草原上玩耍,给我买最好看的衣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娜仁格日勒说。

“我们是‘国家的孩子’,更是草原的儿女。如今,这些记忆依然清晰地印刻在娜仁格日勒的脑海里,她从心里感谢“草原父母”接纳了她、养育了她,同时她也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儿子布仁巴雅尔的心里。

“我12岁时知道了母亲的特殊经历。后来常听母亲说,没有草原就没有她,一定要懂得感恩。”布仁巴雅尔2003年考进达茂旗乌兰牧骑,如愿成为这支红色文化工作队中的一员。他如一匹耐劳耐寒的蒙古马,带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奔走在达茂旗的大草原上。

布仁巴雅尔说,大家都觉得是他的歌声感动了农牧民,其实是这片草原上民族团结的故事和真情感动着他、滋养着他,“这种情感让我激情澎湃,想要唱给更多人听”。

查干朝鲁是这段历史佳话的另一名亲历者,他一岁时被在达茂旗法院工作的李青林收养。后来养父去世,叔叔朝格图毅然接过养育查干朝鲁的重担。

在草原策马踏歌长大的查干朝鲁,考上了内蒙古党校专修班,进而完成了从马背少年到青年民族干部的嬗变。一路走来,查干朝鲁以团结友爱、扶危帮困为荣,也因为始终如一地坚持,他赢得了“草原赤子”、“牧民贴心人”、“党的基层好干部”、包头市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每次回想起自己的身世,查干朝鲁都激动不已,他向记者深情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党是母亲、祖国是家园、草原是摇篮,我从一名孤儿成长为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草原给了我新生。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回报养育我们的草原。”

“这段历史绝对不能忘记,民族团结的故事绝对不能忘记。我们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激励达茂旗各族干部群众汲取精神力量,矢志接续奋斗。”达茂旗文联主席王军说。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