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史。在新中国集中人力物力创建包钢和包钢60年来源源不断反哺国家经济建设、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千钧,指引并激励着今天的包钢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挖掘“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资源为契机,进一步发扬包钢多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企业”的优良传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务实开展民族工作品牌创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引导各族职工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续写“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新篇章。
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包钢(集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深刻领会“十二个必须”精神内涵,正确把握好“四个关系”。坚决扛起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主体责任,切实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统战部牵头协调、各部门主动配合、各单位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和“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学习讲堂、干部培训、党员教育的必修课,作为“八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先后开展专题学习207次,深入车间、班组开展专题巡讲303场,现场听众达到7000余人,开展红色宣讲40余场,受众逾1.2万人。
深入挖掘并用好“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资源
包钢(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史。在新中国集中人力物力创建包钢和包钢60年来源源不断反哺国家经济建设、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包钢人铭刻于心,仅用24天建成的总布展面积1350平方米“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落成并向全社会开放。
深挖创建史料,动员老同志、老干部撰写回忆录,整理出版《红色包钢印记》《红色传承—包钢共产党员的足迹》等宝贵书籍;与时间赛跑,对年近九旬的老革命、老干部抢救性采访,拍摄制作《永远的钢魂》等红色节目,发挥包钢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创作“齐心协力建包钢”大型情景剧等文艺作品,深入基层和社会演出62场次;在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和“学习强国”平台推出一批“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故事,让红色主旋律唱响大江南北。
打造包钢民族团结特色品牌工程
包钢(集团)党委始终坚持以突出主线、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和有机融入为目标,形成了具有示范作用的包钢特色品牌。
以“一周两月”活动为载体,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截至2021年,包钢(集团)已连续38年进行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趣味拔河比赛、越野赛、健步行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学党史颂党恩”和“明月寄相思 千里话团圆”等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族职工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自1981年开始的“两地三方”(白云鄂博矿区、达茂旗和包钢)民族团结座谈会不断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目标,在更高起点上谱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从1998年包钢援助45万元资金帮扶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维古奇灾后重建,到2021年包钢党委将推进维古奇包钢猎民村乡村振兴纳入企业“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书写了跨越24年的千里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新佳话。
面向未来,包钢(集团)将继续全面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赓续“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血脉,引导各族职工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石榴籽籽同连心”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创建为载体,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为平台,用好特有红色资源,把包钢打造成为祖国北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有精神家园,为建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彰显长子担当,作出包钢贡献。
请输入验证码